汉语学习者的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3-01-04 02:01

汉语学习者的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

李国*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中国 *通讯作者:hyguoli@163.com

收到2014年4月25日 修订2014年5月18日 发表2014年5月18日

摘要:语言阅读障碍研究通常从认知角度,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 由于汉语语言具有深刻的标志性写作系统正字法与拼音文字不同,拼音文字的发现是否正确符合汉语仍然是个问题。 通过比较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原因以汉语为母语的文字,本文回顾了L1中发展诵读困难的研究汉语学习者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虽然汉语发音诵读困难从认知,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与拼音文字相符,在理论的小部分存在一些差异。

关键词:阅读障碍,汉语,认知,神经生物学,遗传学

引用本文标明:李国,“汉语学习者的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Research i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 2, no. 2 (2014): 43-47. doi: 10.12691/rpbs-2-2-2.

1.介绍

发展性阅读障碍(DD),称为具体阅读障碍,是一种完整认知上的无序[1]。阅读障碍的孩子会感到难以阅读,尽管这些孩子们有着正常的智商,平等的教育机会以及不存在情绪上的障碍。通常情况下,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尽管有足够的指导和智力和完整的感官能力但仍难以以准确或流利的词汇识别和拼写。虽然不同研究人员和机构对DD的定义差异很大,但普遍同意DD是一种基于语言的学习障碍,由神经元发育障碍引起的,可能具有基因基础。[2]。

DD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Oswald Berkha发现的。 1925年,塞缪尔·奥顿认为是一种与脑损伤无关的综合征造成学习阅读困难。自那以后,阅读障碍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在认知、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方面产生了许多硕果。相比之下,中国语言即汉字的特性是一个有正字法的写作系统。汉语正字法与语音学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写作系统更为随意,就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或英文。

由于汉语与拼音文字的差异,是否是按字母排序发音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问题。

我们假设关于L1汉语学习者的研究会显示汉语学习者的DD不是符合拼音文字。

2.汉语阅读障碍的确认

早期阅读困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甚至一些研究人员声称东方语言中几乎没有阅读障碍儿童。作为最小书面单位的汉语代表单音节语素的单词(单位:传达意义的语言)。 1982年在日本,台湾和美国的大样本儿童中用英文,日文和汉语进行阅读测试。强有力的证据显示阅读障碍不只存在美国儿童,也存在于中日两国之间,正字法作为决定的主要因素决定了跨文化中阅读障碍的发生率[3]。接下来的几年,Suetal(1984)发现台湾读书儿童学校存在阅读障碍儿童。 Shuetal(2000)通过调查和案例研究发现中国孩子存在阅读困难[4]。山东省张成芬等人(1998)称在不同调查方法下儿童的阅读障碍检出率分别为7.96%和4.55%为[5]。自那以后,许多研究人员(孟,隋,李等)开始学习汉语阅读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存在是一种毫无疑问的事实,其发生率非常接近英语。

3.拼音文字中的阅读障碍理论

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逐渐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拼音文字诵读困难原因的理论。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应该被视为大背景下试图从各种研究中解释类似症状的根本原因的理论。

3.1.认知解释

30多年的研究表明,诵读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语音意识不良。同时有许多理论被提出解释诵读困难的认知和行为表现。这些理论中的每一个似乎都是不一样的,但有时会有重叠。

3.1.1.语音缺陷假说

上世纪70年代由唐纳德·谢克韦勒(Donald Shankweiler)及其同事伊莎贝尔·利伯曼(Isabelle Liberman)提出的假说是对阅读困难原因的普遍的认知层面的解释,是数十年来对阅读困难的主要解释。基本假设是无法阅读或功能性阅读障碍或处理语言声音相关的左半球脑区域的功能或结构性缺陷。

一些研究人员(Galaburda,Frith和Paulesu等)研究了大脑语言领域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另一些研究者(斯坦因,理查森,埃文斯等)关注于语言短暂或快速变化的观念,认为核心赤字是时间而不是总体功能[6]。该理论是在假设阅读困难的人在存储和/或检索这些声音方面有困难且基于语音理论提出的。它提出了阅读困难的人具有特定的声音操纵障碍,会影响听觉记忆、回忆和声音协调技巧。这就在语音学理论上解释了阅读障碍。当使用需要学习字母/音素对应的字母写入系统时,它们表示图形字母符号和语音之间的关系[7]。

3.1.2.双重障碍假说

Wolf&Bowers(1999)提出了阅读障碍的另一种概念化 - 双重缺陷假说(DDH)-存在两个独立潜在的阅读困难来源,即语音核心缺陷和命名速度障碍[8]。快速命名(RAN)的语音缺陷和缺陷主要是阅读困难的独立来源。

根据DDH,大多数阅读困难者可以分为三组:两组在语音意识或快速命名中具有单一的缺陷,另一组在语音意识和快速命名中都有双重缺陷。由于语音意识缺陷和快速命名缺陷对阅读具有独立的负面影响,因此双重障碍的儿童预期会遇到最严重的阅读问题。这是一种模式驱动的亚型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分类,具有基于语音学的缺陷和/或命名速度缺陷的个体构成单独的阅读障碍读者类别。

在模型中,根据存在或不存在语音缺陷和快速命名缺陷(NSDs),普遍分成四种亚型,其中受损最严重亚型同时表现出两种缺陷,而最小的亚型其特征在于两种都不具备。

Cirinoetal.(2005)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儿童以外,认为语音意识和快速命名可能影响成人阅读障碍[9]。

3.2.神经生物学结果

研究人员(Ramus,Brown和Stein等)已经通过CT,功能性脑图像和磁共振图等像检验了阅读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并提出了一些理论。小脑理论和细胞学理论是研究人员大多认同的两个理论。

3.2.1.小脑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患有阅读障碍的小脑有轻微的失误和认知困难,包括平衡、运动技能,以及技能和快速处理。

首先,小脑在运动控制中发挥作用,因此在言语交叉中起作用。假设某一环节延迟或功能失调会导致语音表现不足。

其次,小脑在驾驶,打字和阅读等过度学习的任务自动化方面发挥作用。自动化能力较弱将会影响到字母 - 音素对应的学习[10]。

脑成像研究还显示了解剖学,代谢和激活在儿童阅读障碍中的差异[11]。

3.2.2. 磁细胞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细胞功能障碍并不局限于视觉途径,而是被广泛应用于所有形态(视觉和听觉以及触觉),缺陷存在于短暂或快速变化的声音或一页文字中加工字母和字处理困难的感觉。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包括视觉和听觉大细胞途径中诵读困难的脑解剖学的差异[12]。

3.3.遗传学

阅读障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23-65%具有聋人家族史的儿童也被认为是阅读障碍[13]。

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了(受影响的父母)对疾病的遗传贡献。当亲历婚姻的孩子被认定为阅读障碍时,第一亲亲父母的孩子的阅读障碍率高于第二亲或父母的阅读障碍。这印证了阅读障碍的遗传基础[14]。

阅读障碍遗传学的主要进展是鉴定6个候选基因(染色体15q21上的DYX1基因座中的DYX1C1;染色体6p21上的DYX2基因座中的DCDC2和KIAA0319;染色体2p16-p15上的DYX3基因座中的C2Orf3和MRPL19;和染色体3p12-q12上的DYX5基因座中的ROBO1)以及它们在脑发育中的作用的研究。114此外,Poelmans等人在染色体区域21q22.3上鉴定了另外四个可能的区域(PCNT,DIP2A,S100B和PRMT2)[15]。

4.汉语阅读障碍的发现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世界上说的人最多的一种语言。它是一个形态音节写作系统,汉语字符代表语素即音节,可以使用正字法对形态和音节信息进行分割[16]。汉字映射到音节而不是音素。同音字符可以在视觉上不相似,而形态相似的字符可以具有不同的发音。

鉴于汉语和字母文字之间的这些差异总体,中国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发现,其中有些是与现有的理论巧合,有些是新的。

4.1.认知发现

Li&Shu(2009)在一系列语言和非语言认知任务和阅读任务中,对五年级和六年级的41名读写困难的中国儿童和41位正常读者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所有语言认知任务和识字技能测试中,阅读障碍儿童的表现明显低于正常儿童[17]。Zou等人(2009)称,阅读障碍儿童识别目标人物比正常读者慢,并且在图形和声学引导条件下没有显示出显着的主要效应[18]。

这些结果表明,阅读障碍儿童在语音和图形处理方面表现出一般性的缺陷,并呈现出不同的人物识别模式。

在郑等人的研究(2007)中,设计了三个测试(语音技能命名速度和词形处理测试)来调查中国阅读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结论是中国阅读障碍儿童语言能力的语音意识和快速命名能力不足 [19]。

Sui等(2012)发现发展性阅读困难形态学意识不足; 形态分化和使用的落后表明,形态学意识不足是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20]。Sui等(2010)提出,支持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态理解,语音意识和矫形意识的缺陷[21]。Li et al(2009)发现中国阅读障碍儿童在视觉空间认知过程中存在可检测的缺陷:他们的扫视幅度和平均扫视距离较短,这可能解释为造成他们阅读障碍的原因[22]。Siok等人(2009)的研究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困难的特征是视力空间和语音缺陷在阅读困难的孩子中共存[23]。

这种行为和病理生理特征的模式与英文阅读障碍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没有异常视觉处理的情况下,这通常与核心语音缺陷有关。

Meng等人(2011)得出结论,汉语阅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态视觉感知的发展及其潜在的神经通路,视觉发展的影响可以与阅读汉语的正字处理具有特异性的关系[24]。

阅读障碍儿童在这两个访问中显示出缺陷:第一个是从形象到意义;第二个是从字形语音到意义[25]。

Dong等(2012)报道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语音意识,形态意识,正义意识和快速命名任务有显著区别[26],得出结论:多重阅读相关的认知缺陷可能是汉语发育性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这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Mo等(2013)采用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小学3-6年级选出58名儿童,结果显示,阅读障碍儿童存在五种认知缺陷,包括形态意识,命名超速,工作记忆,言语短语记忆和语音意识。其中,语音意识是最重要的[27]。

4.2.神经生物学结果

Siok(2004)提出左侧额叶回的功能障碍与汉语阅读障碍有关(一个标志性的而不是字母写作系统)[28]。汉语阅读障碍体现在两个缺陷:一个与图形(正字法)转换为音节有关,另一个涉及正字法到语义映射。这两个过程都是由左中额回介导的,作为流利的汉语阅读9-11的中心,用于协调和整合在口头和空间工作记忆中的书面人物的各种信息。

这一发现提供了一个洞察阅读困难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建议,阅读障碍的生物学异常依赖于文化而不是具有普遍的起源。

后来,Siok(2008)发现汉语阅读障碍的不同结构和功能异常[29]。与正常发展儿童对照相比,标志性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左中额回区域的灰质体积减少,这显示其对汉语阅读和写作重要。结果表明,阅读障碍的结构和功能基础在字母和非拼音文字之间变化。

Li等(2013)通过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比较RD组(11-13岁)与年龄匹配的典型发育(TD)组的形态学处理[30]。与TD相比,RD中左后背(BA9)和腹前(BA47)下额回(IFG)发现较小的不一致效应,表明RD对形态学信息较不敏感。 此外,IFG中的脑激活在语义任务中的不一致效应与RD组的阅读能力呈负相关,表明RD的高技能儿童可能通过忽略语素信息来依靠补偿性的整体策略。Kuo(2003)报道阅读不常遇到的字符的激活模式反映了检索,制定和协调语音输出的更加苛刻的处理过程[31]。

访问词汇路线可能有利于阅读高频字符。通过揭示差异脑反应在阅读不同的汉字

发现频率,不仅在阅读汉语和拼音文字的功能神经解剖学之间具有实质重叠,而且还具有允许将语言特定内容与通用机制。而Kuo(2004)指出,左下额叶皮质的腹侧部分特异性地响应人物刺激,表明该区域对语言材料具有一般的词汇处理作用[32]。

中国同音词判断背景视觉流激活更强烈,确定汉字的语音表示与相应的正字法之间的紧密耦合。

4.3.遗传结果

Cadmon KP Lim等(2012)发现,文献报道的131个中国家系中有三百三十三名,其中六个标记SNP位于DYX1C1的基因型八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表明在香港DYX1C1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405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