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就业选择与幸福感的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2022-10-01 09:10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在就业选择与幸福感方面,相关研究较少。周闯,曲佳霖(2016)研究发现在公共部门就业而感到幸福的概率要比其在非公共部门工作的概率高0.3268。王海成,郭敏(2015)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会显著降低居民的幸福感,这主要是由于非正规就业市场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和不稳定的收入。而吴愈晓等(2015)研究发现在体制内就业或者不就业的女性工作时间比在体制外就业的女性少,而且主观幸福感更高。岳园园等(2018)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创业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通过异质性研究发现创业会显著提高男性的幸福感,但对于女性不显著。创业属于在非正规就业,岳园园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与周闯、王海成等的结论存在矛盾。

在社会网络与幸福感方面,裴志军(2010)将农村家庭社会资本分为人际信任、制度信任、社会网络和共同愿景四个维度,将主观幸福感分为情感体验和生活满意度两个维度,认为所有维度都会显著提高生活满意度,但在提高情感体验方面,制度信任的作用不明显。申云、贾晋(2016)得出社会网络可以显著提高居民幸福感,并且可以减轻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吴奇峰等(2017)研究发现社会网络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并且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影响也越大。卢娟、李斌(2018)将社会网络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发现在横向网络中,业缘关系影响幸福感最显著,在纵向网络中,社会地位影响幸福感最显著。并且非正规金融在低收入阶层通过平滑消费提升幸福感,在中收入阶层通过资金融通展开个体经营增加收入来提升幸福感。李平、朱国军(2014)根据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项目数据,研究现代社会资本会对城镇移民、城镇外来居民和独生子女产生更大的影响,即带来更高的幸福感,但对本地居民和非独生子女影响较弱。

在社会网络与就业选择方面,早在1973年,格兰诺维特就通过调查发现社会网络可以弥补劳动力市场中信息传播不对称的不足,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工作情况从而成功找到工作,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弱关系假设”,即由于弱关系往往传播异质性的信息,导致通过弱关系获得的新工作往往报酬以及社会地位更高。边燕杰(200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社会网络在三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对职业流动的作用,发现作为信任和规范基础的强关系的使用频率在经济转型期不断上升。而原因可能是由于正在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劳资双方的信任机制、规范机制、监督机制等存在很大的漏洞。林南(2003)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从接触和动员嵌入性资源两个方面增加了获得较好社会地位的机会。

对于社会网络作用的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可以缓解金融和借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缓解劳动力约束、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等。马光荣、杨恩艳(2011)发现拥有更多社会网络的农民,会有更多的民间借贷渠道,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滞后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农民创业。南永清等(2018)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可以通过促进农户在非正规金融方面获得融资,缓解农民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促进农村消费,而且社会网络会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削弱对促进农户消费的作用。何凌霄等(2016)研究发现农户社会网络可以缓解老龄化对农业经营的不利影响,而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这种缓冲作用会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网络可以缓解劳动力约束并且有利于老龄农户流转出土地。周广肃等(2014)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可以减轻收入差距对健康的负面影响的结论。以上的研究都为我们分析社会网络影响幸福感的机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社会网络影响幸福感的机制,除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以及社交活动都会促进个体幸福感的提高外【8】,可能是由于社会网络会影响人们的就业选择【6】【8】,而就业选择会带来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收入、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的变化,也会影响个人健康,这些都会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同时社会网络可以帮助人们提供更多民间借贷【7】,有利于提高资金流动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也间接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增加幸福感。

  1. Richard A. Easterlin .Will raising the incomes of all increase the happiness of all?[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995, 27: 35-47.
  2. 陈刚,李树. 政府如何能够让人幸福——政府质量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12, 8: 55-67.
  3. 陈 波,罗荷花. 家长幸福感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影响分析———基于 CFPS 的经验数据[J]. 金融教育研究,2018,31(6): 61-68.
  4. 段建华. 主观幸福感概述[J]. 心理学动态, 1996, 4(1):46-51.
  5. 王海成,郭敏.非正规就业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正规化政策的合理性[J].经济学动态,2015,5: 50-59.
  6. Yanjie Bian. 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 Indirect Ties, Network Bridges, 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7, 366-385
  7. 林建浩,吴冰燕,李仲达. 家庭融资中的有效社会网络: 朋友圈还是宗族? [J].金融研究,2016,(01):130-144
  8. Haller, M and M Hadler. How Social Relations and Structures can Produce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6,75(2):169-216.

资料编号:[19488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