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公共换乘区导向标志设置研究文献综述

 2022-10-27 20:25:28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2. 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系统的研究

随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快速发展,一大批规模庞大、功能齐全以及多种交通方式衔接的现代化、综合化、立体化的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相继落成,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关键节点,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规划项目,获得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们的关注,主要研究内容有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系统的功能区组成、基本设施布局、枢纽等级分级、交通组织与衔接设计、换乘服务体系、评价体系等。

    1. 基本设施布局

在枢纽的基本设施布局方面的研究,主要进行分类研究

聂广渊[1](2015)重点研究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这四类场站设施布局,并利用社会力模型和Anylogic仿真计算了各种交通方式的客流能力大小,对基本设施数量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方案。

张倩[2](2017)界定了大型铁路枢纽的内涵属性,把枢纽的功能设施分为四类:交通站场、换乘、信息类和配套服务类设施。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枢纽空间的布局特征,应用了基于空间句法的交通空间组合的布局方法,并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即枢纽内换乘阻抗最小化的上层模型和交通冲突最小化的下层模型。

    1. 交通组织与衔接设置

Aarati Rao Nallamuthu[3](2003)提出了综合客运枢纽内多种交通方式衔接顺畅的设计原则,通过公交、出租、铁路等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并扩大枢纽的服务范围。

马超[4](2011)研究了高铁综合枢纽的交通站场类设施和交通衔接类设施,运用时空消耗理论和广义容量测算交通设施的规模,归纳出交通功能与换乘组织两种模式,并研究了潜在冲突点和如何消除客流瓶颈。

  1. 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乘客特性研究

铁路综合客枢纽各种交通方式接驳关系以及旅客流线组织复杂,涉及多种出行目的的客流进站、购票、中转、换乘、出站,旅客组织难度增大,其中旅客的换乘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旅客出行的效率和满意度,还会会影响着枢纽的运行效率、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对于流线组织和设计的研究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为枢纽建设的布局提供依据,还可以提高枢纽的运输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主要从旅客的需求特性、客流组织研究、旅客流线设计和旅客流线组织仿真等方面来进行的研究。

    1. 旅客需求特性分析

对于旅客需求特性分析的研究主要从旅客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对于不同的旅客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以提升乘客的满意程度为导向进行流线布设和枢纽建设。还有从旅客寻路的角度出发,运用寻路理论,进而分析旅客寻路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Peek G J[5](2002)建立了旅客换乘需求特性分层模型,从旅客需求的角度,提出了改善车站环境与设施,高效集散和集中起终点的措施。

S Yamamoto[6](2003)在大型火车站标志的用户和员工问卷调查,为了明确台站标志的使用情况和用户对这些标志的需求。结果如下:1.对平面图的满意度低。2.用户认为方向标志中的表达太困难。 3.希望到达目的地的距离以标志显示,并且在途中的站点显示在起始时间表中。4.标志,广告和店铺招牌的竞争被列举为不容易找到指示标志的原因。5.有些迹象难以区分,因为使用了类似的颜色。6.确认了各种指导展示的可能性; 例如信息办公室和印刷的地板指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