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二聚体大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探索与建立文献综述

 2023-02-12 20:23:11

一、课题背景白藜芦醇(3,5,4-trihydroxy-trains-stilbene)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是植物为了抵抗紫外线、真菌、病毒感染和机械损伤等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的一种植物抗毒素[1]。

1940年,人们首次从白叶黎芦的根部分离得到白藜芦醇。

研究发现,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氧化,心血管保护,抗病毒[2],抗骨质疏松以及抗肿瘤[3]等。

白藜芦醇常以低聚体尤其是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并在某些低聚体显示出比白藜芦醇单体更强的活性。

正因为这些活性,白藜芦醇被认为是治疗多种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帕金森综合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药物[4-5]。

1997年Pezzuto等在Science杂志发表发表了题为《Cancer chemoprevent activity of reseveratrol, a natural product derived from graps》的论文,引起医学界的轰动,也使白藜芦醇成为研究的热点。

之后的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还有很强的抗菌活性[6],抑制血小板的变形和释放反应[7],抑制小鼠肝脏中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的储存[8],增强心肌细胞的收容性[9],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10],癌症的化学预防以及肿瘤细胞的强烈抑制作用[11],以及雌激素样作用[12]等。

目前关于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二聚体的药效学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其保健品的研发方兴未艾,但是人们对白藜芦醇二聚体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却了解甚少。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首要步骤是建立稳定、可靠的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