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银屑病治疗的姜黄素复合磷脂角质脂质体构建与评价文献综述

 2023-02-25 08:02

质体作为抗银屑病药物经皮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全球2-5%的人口,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心理和社会负担。常用的治疗手段有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光疗。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局部递送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稳定性,形成药物储库,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降低成本等优点,已成为抗银屑病药物经皮给药载体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脂质体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银屑病; 脂质体; 研究进展

1.引言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角化不全,血管生成增加及炎性因子浸润增加[1,2]。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3,4]。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光疗和全身治疗,约80%的患者会选择局部治疗,但常规制剂的局部治疗存在很多问题:药物难以有效吸收,给药频率高,毒副作用增加,患者依从性低等[5]。脂质体是一种结构和组成都类似生物膜的新型药物载体,在实现药物局部递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通过控制粒径可在皮肤内形成药物储库以提高药效,另一方面,其组成与皮肤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近年来,脂质体已成为多种皮肤病局部治疗的有效载体。本文将对脂质体用于银屑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银屑病的危害和发病机制

银屑病发病过程缓慢,目前治疗方法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据报道,银屑病患者中患抑郁症几率可能是其他患者的1.5倍[6]

通常,正常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需35-40天成熟并脱落,但在患病皮肤中,角质形成细胞在6-8天内就会成熟并移至细胞表皮但不脱落,它们聚集在皮肤表面,导致表皮过度增厚[7,8]。正常皮肤与患病皮肤的比较如图1所示。关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许多假说,其中被广泛认可的假说认为银屑病的发病与免疫细胞如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的激活有关,它们分泌各种因子最终导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表皮增厚和血管生成增加[9,10]。图2解释了该机制下银屑病的发生。首先,不明自身抗原与主要皮肤抗原呈递细胞(APC)的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相结合,自身抗原被识别后,APC向区域淋巴结迁移,并与T细胞可逆结合,APC的MHC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受体,T细胞被激活,活化的T细胞经克隆,产生T细胞和记忆T细胞。接下来,记忆T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后,迁移到发炎的皮肤,一旦遇到相应抗原就会释放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白细胞介素-1(IL-1)和gamma;干扰素( INFG),这些细胞因子在炎症,表皮过度增殖等疾病的表型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