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开题报告

 2022-09-01 18:15:18

全文总字数:112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交通肇事罪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的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现实生活中,在交通事故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时常发生,但是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在其所对应的法律条文中仍然存在一些留白,这成为了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的一大争议焦点。

所以,希望通过研究与讨论这个课题从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利、严厉惩治犯罪行为的目的出发,提供一些法学思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通过阐释和论述对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不同学者的观点解读,结合已有的法律条文的规制,探讨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几种情形,拟解决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认定问题。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我国对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的理解存在逃跑致死说、不救助致死说和二次肇事说等学术观点。

相比其他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通过他们的法律条文可以得知一二:日本《道路交通法》第七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七条明确规定了肇事者及车内相关人员在交通肇事后负有救助伤者的法定义务。

《德国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交通肇事参与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在下列情况下就离开肇事现场的,处 3 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刑:(1)行为人的在场和对他所参与的交通事故的说明,可以使他的身份、车辆情况和参与方式的确认成为可能时,为了有利于其他肇事参与人和受害人,他应在场说明而未在场或未说明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相关案例及其问题二、 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一)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规定(二)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不同观点1. 逃跑致死说2. 二次肇事说3. 不救助致死说(三)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内涵界定三、 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认定(一)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构成要件1. 逃逸前行为的认定问题2. 逃逸致人死亡的主体问题3. 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问题(二)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情形归纳1.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一般情形2.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特殊情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