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协议第三人的行诉原告资格研究开题报告

 2023-04-08 09:25: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行政协议在被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后,司法实践中的行政协议案件数量不断增多。

可是自行政协议产生之日起,学界均将注意力放在了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身上,集中关注和研究的是对这两者的权益保护,却忽视了对行政协议第三人的权益保护。

由于行政协议第三人易被忽视,现实中权益受到侵害的第三人往往求助无门,为了保障这些人合法的参与到诉讼中,需要更多的学者去研究行政协议第三人行诉的原告资格相关问题,以实现社会公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拟解决的问题:(一)理清行政协议第三人的产生的原因、含义和特征。

(二)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阐明行政协议作为行诉原告资格的功能(三)通过案例推导出目前行政协议第三人原告资格的判断标准并提出相应完善意见(四)分类型研究行政协议第三人的行诉原告资格论文提纲:一、问题的提出二、行政协议第三人基本理论概述(一)行政协议第三人产生的原因(二)行政协议第三人含义及特征1、行政协议第三人内涵及外延2、行政协议第三人与其他法律概念的辨析3、行政协议第三人的独特地位三、行政协议第三人作为行诉原告资格的功能(一)实现权利平等保护(二)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三)维护公共利益四、行政协议第三人行诉原告资格的判断标准(一)关于行政协议第三人行诉原告资格的案例分析(二)目前行政协议第三人行诉原告资格的判断标准(三)如何完善行政协议第三人行诉原告资格的判断标准五、行政协议第三人不同类型的原告资格认定规则(一)行政协议缔结中公平竞争者诉讼原告资格认定(二)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三方诉讼原告资格认定(三)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中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认定(四)相邻权人诉讼原告资格认定二、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釆用实证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1、实证分析法:本文重视对于近 5 年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协议诉讼案例的整理,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在行政协议第三人的行诉原告资格这一问题上的观点,进而形象地体现出我国关于行政协议第三人参与诉讼所面临的问题。

2、文献分析法:通过查找搜集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我国以及域外行政协议第三人的立法现状,进行基础理论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