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拘留赔偿制度研究开题报告

 2021-11-17 23:35: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目的及意义

我国对于刑事拘留赔偿的修改几经反复,最终以 2012年《国家赔偿法》修正通过第 17 条第一款规定为准,正式确定以违法性归责为赔偿原则。这一修改彻底打破原 1994 年该法所规定的“错误拘留”的赔偿原则,是新《国家赔偿法》所确定的国家赔偿基本归责原则(结果归责原则)针对刑事拘留这一刑事强制措施国家赔偿的问题的例外性保留。此次修改,明显限缩了刑事拘留的赔偿范围,对于人权保护力度和刑事司法秩序有着较大影响。2015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进一步详细说明了刑事拘留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肯定了刑事拘留赔偿的违法归责原则。

刑事拘留赔偿上违法性归责原则的适用,虽然对侦查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侦查刑事案件的侦查权给予了充分保障,客观上却造成了无罪公民被“合法刑拘”以及《国家赔偿法》不予赔偿的情形(如“苏某无罪”案,庄绪龙.刑事拘留国家赔偿的制度漏洞与补正机制[j].法律适用,2017)。种种案例表明刑事拘留国家赔偿责任承担的司法实践领域,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不被非法侵害,已是法治文明国家衡量法治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目前国际上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共识。因此,规制和完善刑事拘留赔偿制度,探求侦查机关查处、打击犯罪的积极性与人权保障之间的有机平衡,对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的顺利实施和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主要内容:

2.1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主题是探求我国刑事拘留赔偿制度的完善方案,研究的内容包括:介绍我国刑事拘留赔偿制度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深入解析其适用的原则(重点是2012年《国家赔偿法》修改及2015年通过的两高的司法解释《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刑事拘留的可赔偿情形,我国刑事拘留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刑事拘留赔偿制度及启示方案等,探求这些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者完善路径。其中最核心的内容还是我国刑事拘留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9.12.26-2020.1.12,选题申报与审核,学生选题、确定指导教师并下达任务书;(2)2020.01.13-03.06,开题报告撰写、修改、提交给指导老师;(3)2020.03.07-03.20,分小组开题答辩,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并提交;(4)2020.03.21-05.29,论文撰写,与指导老师互动,修改论文;(5)2020.05.30前正式提交毕业论文,准备答辩;(6)2020年第十五周,毕业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参考文献:

[1]周睦棋,肖波.我国刑事拘留功能异化的实践与理论审视[j].法制与社会,2019(27):104-106.

[2]张广民. 论刑事拘留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