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识别区的国际法解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02:33: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单方面从其陆地或水域表面向上延伸划定的区域,在该区域内,要求对航空器能立即进行识别、定位和管制,是一种空中预警防御机制。美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首设防空识别区,我国于2013年11月底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防空识别区。但是,现有国际条约并未为防空识别区提供直接的国际法依据,各国防空识别区内的规则也不尽相同,对于防空识别区制度是否已经发展成一项国际习惯,学术界也存在着诸多争议。此外,防空识别区这一国际法规定之外的存在,也预示着经济发展,随着国家利益变化,国际法面临新挑战,需要不断地完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见《防空识别区的国际法解析文献综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研究以防空识别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律文件,运用国际法相关理论解析防空识别区出现的原因,讨论防空识别区与国家行使主权及享有主权权利区域的关系,探究设置防空识别区产生的法律后果,以期为我国在国际法框架下设置和利用防空识别区提供依据和参考。

首先对防空识别区进行简单的介绍,包括概念、产生背景、国际实践、类似概念以及关于防空识别区的国际争论,对防空识别区有个初步认识。

其次,结合案例,从我国海洋管辖的现状,以及国际空中航行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角度,分析我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必要性,同时更深地阐述防空识别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的特色在于运用国际法对防空识别区进行全面地解析,从国家利益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等国际法理论探析其产生及法理依据,并以此为切入点,展望未来防空识别区发展,以及其对国内法国际法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