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遗产汉中五门堰的保护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19 10:01

全文总字数:863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

一、本课题的意义

农业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产业,而水利工程农业遗产更是记录了农业的发展与繁荣,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许多古代水利工程仍然得以保存,且在继续发挥作用,他们全面完整地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水利建设的状况及其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汉中五门堰作为低坝引水灌溉工程类农业水利遗产,历史悠久,自公元7年建造至今的2000多年里,一直哺育着两岸百姓,直到今日还灌溉这7000多亩良田。公元1世纪已有相当规模的引水灌溉工程,11世纪进入了第二次汉水鲈鱼灌溉工程发展的高潮,对当地农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当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在这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五门堰在各代先民的维护中,凝聚了深厚的人文价值。然而,在近几十年里,现代水利设施规模不断扩大,且人们对传统水利设施的保护缺乏意识。使得农业水利遗产被破坏甚至废除。当前水利保护设施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持续保护好五门堰的水利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出发。本课题拟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调查法,了解有效的信息。在保护好,发展好其当今水利价值基础之上,对其文化遗产价值进行保护开发。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课题研究将有助于,使这一传承2000多年的文化瑰宝得以继续保护下去。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内水利遗产研究综述

1、水利遗产保护存在多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已经在政策、财力、物力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但水利遗产保护利用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并影响着水利风景区的整体开发和利用。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邓俊以新疆坎儿井为研究对象,指出因政府管理的缺失和不到位,使坎儿井因为年久缺修,导致坍塌,影响着坎儿井的保护和传承。[1]李云鹏(2016)等在指出作为大运河水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运河保护不够;需要层次分明、界限清晰、职责明确、协调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亟需建立。[2]谢有宁(2016)等提出,当前水利遗产除了自然因素的破坏外,其损坏的原因主要来自生产生活活动和年久失修。水工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保护意识不够。[3]钟燮提到槎滩陂水利遗产面临宣传力度不够与宣传方式不丰富的问题。[4]王思明、李明(2012)提到在治理中盲目加宽河道,加高河堤,不仅加快了河道置换水量和蒸发损失,区间雨水不能汇流入河,也使得河湖的文化景观价值遭到破坏。[5]李云鹏(2016)等也指出要逐步建立起完善和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以保护水利遗产。[2]我国水利遗产数目庞大,种类繁多的,保护需求不一是当前我国水利遗产保护现状

2、水利遗产主要保护方式研究

我国水利遗产类型丰富,种类多样。由于其功能的多样性,建筑方式的因地制宜,所以保护方式也不尽相同。

对于古代水利工程最为有效的保护方式是申请成为文物,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应法律政策和扶持下,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谢三桃(2015)等针对安丰塘现状提议通过针对性的保护利用政策对安丰塘进行有效的保护。[7]汪健(2012)等提出水文化的保护应该由水利部门应该牵头制定保护规划规划。[8]而谭徐明(2012)认为水文化遗产是认为在利用水时所遗留下来的文化,应按工程和非工程遗产进行细分开展保护。[9]

另外,当前水利工程遗址申遗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保护方式。万金红(2012)等提出应设立考古遗址公园是为了促进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10]大运河2008年

正式启动了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组建了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申遗专家委员会,使得大运河的保护从申遗角度入手,对水利文化遗产进行保护。[11]此外还有许多有效的保护建议。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水利遗产的各种价值,2010年在水利部的组织下对水利遗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12]汪健认为水文化传承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水利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加强研究与保护。[8]谢三桃等以安丰塘为研究对象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保护的建议。为类似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做了参考。[7]石磊(2013)认为古代水利遗产的研究进行时代上进行划分,以对各个时代的遗产进行分段保护研究。[13]

水利遗产保护方式较为完善,但是如何在不同遗产的保护中,运用不同适当的方式,且根据实际做出调整和改变是今后应该注意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3、水利遗产利用方式研究

然而,水利遗产作为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其开发保护应该与其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相联系。在对遗产进行个案研究时,周波(2013)对遗产内部的功能区进行划分,以满足精神文化(包括科研、考察、参观)功能的需求。[14]李云鹏(2015)等提出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促进灌溉工程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意义。[15]国外强调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水利遗产景观的利用工作,如彭镇华(2008)就提出设计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16]丹麦学者杨盖尔(1992)在《生态与空间》中,对水利工程建设空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水利工程在空间设计上应注重其垂直方向上的立体感,以一种最舒适的方式展现给游客。[17]在水利遗产旅游开发中,周波(2013)提出要从保护、挖掘和展示水利风景区地域特色出发,提出了保护利用水文化遗产的相关设计策略,希望从水利风景的自身特点出发,推动水利风景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18]在旅游品牌形象建设中,祖萌(2014)通过探讨了灵渠水利文化及其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价值,提出通过融入当地水利文化的形象设计,增加,强化古代水利风景区的形象和竞争力。[19]同时周波(2013)在对水利遗产的研究当中,提出要按照不同遗产的分类以及各地遗产的自身特点进行分类保护。[20]谭徐明(2013)等人认为应该有系统性的保护开发,在保护水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大对水利风景区文化的开发保护。[21]而彭瑛(2013)在研究中,从历史文化价值出发,研究其旅游开发价值,并提出水利文化价值可以跟现代人的乡愁情怀结合,通过打造一体化式的体验乡村美好生活的梦想家园的想法。[22]

4、典型大型水利遗产研究

在水利文化保护开发中,注重对大型遗产的保护研究,且重视其文化价值的保护。比如对于都江堰。张帅(2005)认为都江堰具有“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开拓进取”的文化内涵,其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都江堰对于建设爱国主义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23]曾威(2012)等对都江堰的整体状况,运行方式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理念进行了研究分析。[24]此外,曹玲玲(2013)从深入的讨论了对都江堰进行保护,以及在保护中如何挖掘都江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价值。[25] 其中荀德麟(2014)通过大运河遗址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并据此对大运河的特点做出了研究。[26]刘建刚(2012)等提出,在对大运河进行保护时,要注意保护对象的特点,关注保护利用中存在问题。从而开展对大运河遗产专利的规划。[27]闫茂文(2007)从文化价值等方面出发,对京杭大运河城区段进行了研究与讨论。[28] 对于灵渠孙连群(2015)等对灵渠的科学价值,人文底蕴以及生态环境等特点。[29]燕柳斌(2003)等对灵渠修建历史做了总结,并从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灵渠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做了分析研究。[30]刁树广(2014)通过对灵渠原有构筑物的组成和枢纽布置情况以及一些特殊部位的材料选用和施工方法,探讨了灵渠水利的建筑工程技术价值。[31]李都安(2012)等对灵渠水利工程的构成、历史时期灵渠功能的变迁以及灵渠的保护与文化价值利用进行

了研究。[32]

水利遗产作为历史文明的产物,在保护和研究重点上多在大型水利遗产上,但是小型水利遗产的重要性依旧不可忽视,现有研究缺乏对小型水利遗产的关注。

(二)国外水利遗产文献综述

二战以来的相对和平时期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国际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CWHC)等国际会议推动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名录》等公约、宣言、名录,在申明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一系列建议。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法治化管理。在欧洲,希腊(1834)、法国(1840)、英国(1882)等国家纷纷制定《古迹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亚洲,日本先后颁布了《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等一系列法律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在文化遗产开发方面。西方国家大多实施文化遗产评级基础上的分级保护和开发制度。在这种分级制度下,价值最高的遗产进行最高程度的保护和最低程度的开发,价值不大的遗产进行相对较小的保护力度和适当程度的开发。

具体而言:德国主要采取建立公园和博物馆的方法保护文化遗存;法国主要采取发展旅游方式将保护文化遗存与延续文化遗存活力相融合;意大利主要采取文化遗存维护和生态景观的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美国主要采取是遗址区与绿色廊道相结合的方式对遗址进行整体保护;韩国非常注重文化遗存原貌及其周边环境的保存,尽量减少开发。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从以上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可以发现,就我国而言,我国水利工程遗产类型多样,问题众多且各有特点。在保护方面主要采用政府主导下的水利遗产申遗,以及法律法规下相关文物的保护等方式。这种模式和路径在古代水利遗产保护上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在挖掘和弘扬古代水利遗存、遗产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只保护没有发展的古代水利遗存、遗产保护工作是难以维系的。而在外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法治化管理,纷纷以文化遗产立法的形式加强保护,其中文化遗产评级基础上的分级保护和开发制度在对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既实现了文化遗存、遗产的保护,又促进了合理性的开发。

因此本文以汉中五门堰的保护为研究目标,探索小型灌溉水利遗产的保护的原则、方式及具体对策,为我国同类水利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

三、应用前景

汉中五门堰,是古代典型的古代低坝拦河灌溉工程。位于汉江的支流湑水河西岸,因渠首并列五洞进水,故称五门堰。始建于公元七年,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保存完好,仍发挥效益。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后在2017年与汉中其余两堰(山河堰、杨填堰)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虽然历经2000多年岁月的洗礼,但是直至如今,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座优秀的水利设施工程,其建设的构想充分体现着先民的智慧,对其充分的研究,将对小型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俊,王英华.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现状调查[J].中国文化遗产,2011(06)21-28.

[2]李云鹏,吕娟,万金红,邓俊.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策略探讨[J].水利学报,2016,47(09)17-27.

[3]谢友宁,窦慧玲,盛志伟.江苏水工遗产现状、问题及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J].东南文化,2012(05)25-30.

[4]钟燮. 江西省泰和县槎滩陂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22.

[5]李明,王思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J].中国农史,2012,31(02)119-129.

[6]王彦平.我省水利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山西水利,2016(08)50-52.

[7]谢三桃,王国汉,吴若静,杨富宝.安丰塘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9)11-14 67.

[8]汪健,陆一奇.我国水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开发刍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2,12(01)77-80.

[9]谭徐明.水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类型与价值阐释[J].中国水利,2012(21)1-4.

[10]万金红,谭徐明,李云鹏,王力.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公园设计——以京杭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为例[J].中国水利,2012(21)18-19.

[11]朱光亚.大运河的文化积淀及其在新世纪的命运——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的回顾与体会[J].东南文化,2012(05)6-17.

[12]邓俊,王英华.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现状调查[J].中国文化遗产,2011(06)21-28.

[13]王磊.浅谈我国古代水文化遗产传承的一般脉络和特征——以水利工程与水利设施遗产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29(03)13-16.

[14]周波.水利风景区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功能分区方法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9)31-32.

[15]李云鹏,陈方舟,王力,邓俊,万金红.灌溉工程遗产特性、价值及其保护策略探讨——以丽水通济堰为例[J].中国水利,2015(01)61-64.

[16]Wld Heritage Centre.Operational Guidelines 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ld HeritageConvention[R/OL].Wld Heritage Centre 2008.

[17]Charles A. Flink, Robert M.Searns. Greenways. Washington Isl Press,1992.

[18]周波.基于地域特色的水利风景区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计策略[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29(06)11-13.

[19]祖萌.古代水利风景区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13-15.

[20]周波.水利风景区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功能分区方法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9)31-32.

[21]周波,谭徐明,王茂林.水利风景区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13,13(12)86-90.

[22]彭瑛.屯堡水利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3,34(01)131-134.

[23]张帅.都江堰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水利,2005(01)44-46.

[24]曾威,顾超,李腾飞.都江堰的技术特点与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9)174-175.

[25]曹玲玲. 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D].南京大学,2013,9-11.

[26]荀德麟.大运河清口水利枢纽遗产及其特点[J].江苏地方志,2014(04)40-43.

[27]刘建刚,谭徐明,邓俊,王英华.大运河遗产水利专项规划的保护与利用策略[J].中国水利,2012(21)10-13.

[28]闫茂文,刘德领,李振卿,郑鑫.浅谈京杭大运河城区段的功能[J].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7(00)305-308.

[29]孙连群,黄莹.灵渠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现代园艺,2015(23)99-101.

[30]燕柳斌,刘仲桂,张信贵,吴雪茹.灵渠工程的功能分析与研究[J].广西地方志,2003(06)50

-53.

[31]刁树广.灵渠水利工程技术探索[J].红水河,2014,33(01)47-51.

[32]李都安,赵炳清.历史时期灵渠水利工程功能变迁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2(02)14-19.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农业水利遗产汉中五门堰保护对策为研究目标。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充分了解汉中五门堰水利工程,遗产保护现状,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保证其基本水利价值的基础之上,为更好地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汉中五门堰的保护现状及方式,包括保护主体的概况、保护的主要方式方法、保护过程中力度、保护所达到的效果及满意度。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相关部门、当地居民及游客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从而在调查中不断总结,对如今五门堰保护现状有较为细致的把握。

2、在调查了解过程中,通过不断细致的了解,对汉中五门堰保护过程中保护方案、保护效果、以及申遗之后保护开发方式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调查中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并且遗产保护不单单只对区域范围内产生着影响,更是对周边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汉中五门堰的保护开发中,应该将其纳入区域规划中的整体保护中。以在实现其基本的价值基础之上,对其价值进行保护。

3、调查的取证及问题提出,都是为了解决好问题,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对汉中五门堰的保护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对策。从其保护过程中,总结优势和缺陷,提出问题及对策,为五门堰保护对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在汉中五门堰的调查研究中,如何确保对汉中五门堰保护现状有着充分、全面的认识,对其保护过程中的优劣势有着客观充分且理性的认识。

2、在汉中五门堰的调查研究中,如何就在保护其水利价值的基础上,对遗产进行行之有效保护以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研究中需要突破的重难点问题。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研究、图书馆查询、网上查询、地方县志的阅读等方法大量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从中了解基本的背景资料,例如汉中五门堰遗址的历史发展及其现在的价值研究、保护现状等。在此研究阶段,本课题将对汉中五门堰的价值研究及其保护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进行综合分析。

2、实地考察法

本文通过对于汉中五门堰的实地考察,拍照记录,验证之前查阅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并深入了解汉中五门堰遗址的保护现状,分析其本质的问题,进而进行对策研究。

3、访谈法

通过对于政府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周边群众的访谈,了解汉中五门堰遗址的保护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4、问卷调查法

向汉中五门堰附近居民发放问卷,调查当地居民对于遗址保护的看法,遗址保护对其生活的影响以及群众对于遗址保护的感知程度。

三、可行性分析

1、从研究内容看

本课题选择汉中五门堰水利遗产保护进行案例分析,是在此前的实地调查中已了解和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同时国内也有很多关于农业水利遗产保护的相关文献可以供查阅研究。

汉中五门堰自2006年入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在2017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就其价值而言,不可估量。目前农业水利遗址的保护在近几年掀起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重要地位,以汉中五门堰保护为课题研究符合时代需求,这将为此次的调研活动提供一定的便利,方便获取相关的资料信息以及群众、政府支持。

2、从研究方法看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容易获得相关资料,如相关理论以及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领域得一些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为研究相关方式的提供研究范例。此外网络、图书馆和文献资料库的文献内容丰富,城固县地方县志保存较为完整,为查找相关资料提供了便利性。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目标创新。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在古代工程水利设施研究中,关于运河等方面的保护研究较多,关于小型地域农业水利遗产的研究较少。五门堰在2017年10月申请世界灌溉水利遗产成功,其作为小型农业水利遗产具有代表性。并且在此之前关于五门堰并无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汉中五门堰为切点,研究目标具有创新型和典型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2018年9月25日—10月20日,就初步调查的结果,结合文献研究的成果,初步形成对五门堰相关调查的认知,并做好问卷及访谈提纲的准备工作。

2、2018年11月02日—12月15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调研目的需要,设计并制作合理的调查问卷,首先发放50份问卷预调查,根据反馈的调查效果及时修改问卷调查方案,修改调查问卷,然后向汉中五门堰附近的居民发放150份调查问卷,最后统计分析收回来的数据,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于汉中五门堰保护的意见和看法。

3、2019年1月16日—2月10日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制作合理的访谈纲领,向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周边群众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汉中五门堰保护现状和开发规划,对其关于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细致的了解

4、2019年2月15日—02月25日整理并分析所获得的数据,整理资料,发现题。

5、2019年03月01日—03月15日研究分析相关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和文献收集,对拟定的论文提纲做进一步的完善。

6、2019年03月16日—2019年4月20日撰写并修改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