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网络舆情的传染病模型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4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把网络舆情推到了反映民众情绪和行为倾向的前台,成为社会舆情的晴雨表。互联网普及的直接结果就是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不仅仅渗透于国家发展战略中,也显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技术既为舆情问题研究提供了支援和可能,同时也对该研究提出了挑战。网络舆情研究以大数据为时代背景成为必然,进行着从传统社会舆情分析——网络舆情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舆情分析的转变。

舆情是和谐社会的晴雨表,互联网迅速发展,它以开放的空间形态,成为个体和社会组织参政议政、表达态度、发表言论的公共平台,成为快速传递信息和传达民意的通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交锋、各种利益诉求集散和多种意识形态较量的平台,网络舆情的正向推动力和负向反作用力都在增大,并逐渐对企业和职能部门的决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几年来,企业产品质量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时有发生,事件一经爆发迅速席卷全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如2009年“三聚氰胺事件”乳制品安全问题,将曾经的国民品牌三鹿打入了无法翻身的深渊。2012年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和西门子冰箱质量门,2013年农夫山泉质量门,2014年统一地沟油事件,2017苹果异常关机事件,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这一系列事件使得社会大众逐渐对涉事企业的公信力度产生质疑。

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播,也就是常说的网络传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网友的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迅速通过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让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产品质量舆情不但能够提供给其他消费者具有极大参考价值的信息,而且有助于质检部门对于产品质量的舆情监测。通过对基于互联网传播的产品质量信息的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有效避免由产品质量引发的各种问题,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因而,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产品质量网络舆情,了解网络舆情传播路径及特点,研究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应对机制,这是本文的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大数据背景下产品质量网络舆情的内涵,理论,传播路径及规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国外对比而言,我国学者对舆情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国内公认的网络舆情研究开端是天津社会科学院刘毅2007年出版的《网络舆情概论》一书,刘毅在书中介绍了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内涵和外延,阐明了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和传播持征,解释了网络舆情的汇集和分析机制,还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激励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是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徐晓琳(2007)、姚翠友、卢山(2013对网络舆情特征作了更加细化的分析:网络舆情爆发迅速、扩散范围广阔;网络舆情传播是匿名的、信息是高度开放的;网络舆情揭露了社会中不和谐的事情;网络舆情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还容易引起社会群体化事件。

在网络舆情的演化与传播机制方面,魏欢长(2010)研究了大量的舆情事件案例,归纳出了指数演变型、正态演变模型、波动演变模、泊松演变型四种演变模型。赵志和王集令(2010)提出了发生、发展、淡化三个阶段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演化发展理论。雷兵(2012)在其论文中,总结了企业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得出了网络舆情传播普遍存在五个阶段,即起因、发布、关注、放大、衰减。

在舆情的识别与预警方面,外国的allan 等人运用文本聚类的理论方法来监测、识别网络舆情,也好就是利用搜索文本中的关键字词的方法来识别舆情信息。同样,我国学者段建国等(2007)也是通过文本聚类法,提出了将聚类的文本进行转化的新方式,糅合舆情事件的信息,监测其发展方向。曹远亮、熊一兵等人(2010)结合危机和管理两个概念,研究分析了在企业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信息收集、分析报告、解决方案阶等各个阶段中网络舆情监测的应用及作用。张钰(2009)依托于比较大的几家网络媒体的论坛、帖子等,通过对新闻评论细致的研究,用java 建立各一个将多元化的舆情信息整合在一起预测网络舆情动态行为的一个监测平台,开辟了电量研究网络舆情以及预测网络舆情动态发展的新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01至2022-12-25:确定选题,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

2022-12-25至2022-01-25:对已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进行开题报告。

2022-01-25至2022-02-25:整合已有资料、构筑论文的大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孙莉玲.几类网络舆情研判模型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2]刘萌.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绩效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3]高俊峰.网络舆情场形成机理及信息受众观点测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