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选择性雄激素受体(AR)降解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4 09:02

一、文献综述前列腺癌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2018年,前列腺癌新增病例130万例,死亡35.9万人,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癌症,也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 [1] 。

近年来,虽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其在美国新发癌症排名中仍然位居第三,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2]。

相比欧美国家,前列腺癌在亚洲的发病率普遍较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及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许多亚洲国家前列腺癌的增长率明显加快。

在成年男性体内,雄性激素通过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

雄性激素一旦与AR结合,AR的空间构象就会发生变化,形成AR二聚体,进而促进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激活,引起一系列相关的蛋白质表达,促进细胞生长与增殖。

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通过化学或者手术的方法减少雄激素产生或者阻断AR的作用,该方法自20世纪40年代Huggins和Hodges[3]等提出后,沿用至今,目前ADT仍是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4] 。

大多数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最初对ADT有效,但是经过1~2年后,几乎所有的前列腺癌患者都将逐渐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5],进而恶变为晚期转移性CRPC(mCRPC),成为疾病的致命形式,是临床上未解决的难题。

研究发现CRPC仍然是AR依赖型肿瘤,只是其雄激素相应的反应阈值更低,因此低水平的雄激素仍然能够刺激肿瘤生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