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较研究–以山西省与江苏省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08 00:32:11

全文总字数:454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社会与自然整体和谐的基本要求企.企业的社会责任关乎民生,承担责任不仅是参与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中国地域宽广,各省市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可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山西省和江苏省为例,分析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内容,程度,财务绩效影响的异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发展,故拟定此题。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

国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华惠毅(1985)发表了《企业社会责任 访南华公司催化剂厂》,首次出现社会责任,袁家方(1990)在《企业社会责任》中首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做出解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维持自身利益和发展的同时, 面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为维护国家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现状来看,刘国华(2013)认为业绩中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信息披露质量最高,同时净资产收益比较平稳的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1]。关旭,金睿(2018)认为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披露还处在萌芽阶段,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还没有选择进行社会责任披露,存在着责任报告的自愿性披露不足、责任报告数量分布在地区和行业上的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2]。李雨晴(2014)认为尽管我国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但不难发现,这些披露都只是片面的,内容并不充分,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对与自己相关的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披露,有些企业还只报喜不报忧,对自己企业不利的信息就尽可能少披露甚至不披露。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会产生不利的影响[3]。李颖,鲍伟(2016)认为国内企业社会信息披露的途径多样化,主要包括企业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官方网站,大众传媒等形式,切内容日趋丰富,但安全生产披露不到位,缺乏第三方独立审计[4]。丁丽华(2016)以沪市 2009-2013 年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金属、非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因素,发现大多数企业较好地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5]。胡彩婷,田海霞(2016)认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主要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主动披露意愿较低,会计科目尚不完备,缺乏系统独立报告,披露内容呈表面化,法律监管亦不完善[6]。刘晓群,姜丹(2018)认为国内企业社会披露缺乏一定的统一性和主动性[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以网络、期刊、图书、科学报告等方式,搜集、整理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关文献,发现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思路。

(2)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和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对比分析,指出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其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据此对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问题进行改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