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色素的毒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2-03-22 20:34:3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食品的色彩是食品感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使用的食用色素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合成色素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能稳定,不易褪色,而且用量较少,相对来说,价格便宜,被大量应用。[1] 但它有一个大缺点,即具有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特别是偶氮化合物类合成色素的致癌作用更明显。偶氮化合物在体内分解,可形成两种芳香胺化合物,芳香胺在体内经过代谢活动后与靶细胞作用可能会引起癌变。[3]

前苏联在1968-1970年曾对苋菜红这种食用色素进行了长期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致癌率高达22%。美、英等国的科研人员在做过相关的研究后也发现,不仅是苋菜红,许多其它的合成色素也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可能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4]科研人员说,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通称煤焦色素或苯胺色素,对人体有害。危害包括一般毒性、致泻性、致突性(基因突变)与致癌作用。科学家早就发现,长期摄入生产糖果和软饮料时经常使用的人工添加剂会导致多动症等行为障碍。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fsa)对这一研究结果拨款75万英镑委托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6种人工色素包括人们所熟知的柠檬黄、日落黄会影响儿童的智力,严重时可导致儿童的iq值下降5.5分[5]。

偶氮类人工食用色素对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也有较多报导,而对植物染色体行为的影响更具有说服力。[6]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断裂,正常情况下这些断裂很多能够自然愈合,恢复原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的生长。但在重金属的诱变情况下,断裂的染色体愈合会受阻,染色体断裂的几率也增加,于是在细胞分裂中出现染色体片段,当新的细胞核形成时,这些断裂片段因为缺少着丝点而形成小核,称为微核。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它因为来源于染色体断片或丢失的整条染色体,所以用来指示染色体或纺锤丝的损伤程度[7]。微核检测建立与1982年,与其它检测手段相比,具有可靠性高、灵敏性高的、经济、快速的优点,所以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人工偶氮类食用色素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8]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工偶氮类食用色素对蚕豆种子根长、苗长和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为三种人工偶氮类食用色素对蚕豆的生理生化影响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研究胭脂红,柠檬黄,诱惑红三种偶氮类人工食用色素对蚕豆根长和苗长的影响以及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微核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重食用色素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微核率、蚕豆根长及苗长的影响。基本内容: 1.对照组(蒸馏水)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微核率、根长和苗长的影响; 2.不同浓度的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溶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微核率及根长的影响; 3.比较上述对照组和处理组数据。

预期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微核率的测定:

1.蚕豆育种 2.处理 3.恢复培养 4.固定 5.制片 6.镜检

根长、苗长的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食用色素的潜在威胁[ol].职业培训教育网,2013:5-14

[2]宋宁宁. 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现状[j]. 食品与药品,2013,06:440-442.

[3] 刘静,邢建华.食品配方设计7步[j]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54.

[4]人工色素危害儿童智力堪比含铅汽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54-6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4周之前查阅并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14周设计实验方案,做好实验前准备,进行实验

1517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完成论文,做好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