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猪源粪肠球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开题报告

 2022-02-08 20: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飞速发展,居民营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

但是,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以及监管不力等原因,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1]。

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的长期使用带来了药物残留,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动物的消化道内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这为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 研究目标2.1.1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筛选此株粪肠球菌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生长条件。

2.1.2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此株粪肠球菌发酵培养的显著影响因子。

2.1.3通过最陡上升路径试验寻找显著影响因子在粪肠球菌发酵活菌数最高时的浓度区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 研究方法3.1.1种子液的制备取适量保藏菌冻干粉于100 ul生理盐水溶解,接种环挑一环菌液于固体mrs培养基三区平板划线,于37 ℃培养箱静置培养24h。

接种环挑一环菌苔接于装有150 ml液体mrs培养基的250 ml 三角瓶中,37 ℃、120 r/min于恒温振荡器培养12h作种子液。

3.1.2生长曲线的测定将种子液以1% (v/v)的接种量接于装有150 ml 液体mrs培养基的250 ml 三角瓶中,37 ℃、120 r/min于恒温振荡器培养,每隔两小时测量菌液浊度,直至菌液浊度趋于稳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粪肠球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对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欧美国家的医学、食品工程与动物饲料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的应用尚少。

本实验室现保存一株分离自健康仔猪肠道的粪肠球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准确、高效地优化,将为此株猪源粪肠球菌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5.1研究计划2017年9月-2017年11月:测定此株粪肠球菌的生长曲线,利用单因素优化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以及最适ph。

2017年11月-2018年1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此株粪肠球菌发酵培养的显著因子;通过最陡上升路径试验、box-behnken试验、响应曲面分析等方法确定该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并进行验证。

5.2预期研究结果与传统的发酵培养乳酸菌的mrs培养基相比,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的活菌数应至少在1.5倍以上,且成本应低于mrs培养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