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佛教心理旅游研究初探开题报告

 2022-01-25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

本课题的意义

1.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产生了人们对心理疏导与心理调适的客观需求,而旅游本身有着心理疏导和自我调适功能,于是2002年底,由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杨霞教授首次针对性的提出心理旅游的概念,认为心理旅游是用来做心理康复并带来适度的放松的活动,并成功实施。同时,佛教作为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最大最久的宗教,在近些年来也呈现出了兴旺发展的趋势,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从佛教文化中获得所需的心理力量[1]。这些现象表明,佛教内含的心理保健因素有助于人们调节心理状态。现如今我国实践中与佛教有关的旅游有以柏林寺为代表举办的生活禅夏令营活动和韩国成功的旅游品牌templestay。但是在定义上,这些旅游形式或被界定为宽泛的体验旅游,或被定义为佛教旅游,或被定义为文化体验旅游,然而这些旅游活动中蕴含的核心和目的主要是帮助游客达到心理调适和疏导,因此,本课题在心理旅游、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佛教文化旅游概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佛教心理旅游的概念。在此初步提出,佛教心理旅游是指改变原有走马观花式的佛教场所参观旅游的形式,以佛教寺庙为活动场所,在佛教僧人及相关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通过茶谈和禅修等形式体验佛教生活,以获得心理调适和疏导为目的的新的旅游活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目标

本文以佛教心理旅游为核心,揭示佛教文化旅游中重点对人心理层面的治疗作用和健康影响,并将以此将佛教文化旅游和心理旅游相结合,提出佛教心理旅游的概念,探究并讨论佛教心理旅游在国内外的发展形式,以中国柏林寺的生活禅夏令营旅游为研究的基点,通过对韩国templestay成功发展现状为例的实地调并研吸收其成功的开发思路和经验,以期能为中国佛教心理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结合中国佛教心理旅游的发展现状、国情及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推动中国佛教心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性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国内外学界的文献成果为基础进行研究。同时,借鉴佛教相关理

论、心理学有关知识、旅游体验理论梳理佛教心理旅游的研究,将佛教旅游和心理旅。游相结合,突破在此领域这三方的相关理论并未接驳的局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开创佛教心理旅游的概念并划分专属于佛教心理旅游的研究领域。依附于文化旅游存在于我国的生活禅夏令营旅游和韩国的templestay的旅游实际上就是佛教心理旅游,其核心功能在于心理疏导与心理康复。本文在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佛教文化旅游和心理旅游的定义的基础上,首次将这些旅游活动统一定义为佛教心理旅游,确定了其理论研究概念,将这种旅游活动规范化,为这些活动提供研究领域。

2.将佛教心理旅游界定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不同于佛教文化旅游,其游客的旅游动机不只是对佛教文化的好奇或研究,而重点是对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也不完全与心理旅游划等号,佛教心理旅游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进行心理康复,学习佛教文化中针对心理层面知识和理解在佛教心理旅游中扮演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是一种自治,不是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的。佛教心理旅游是在佛教文化范围下的新的心理旅游样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2016年04月2016年10月: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文献综述,确定毕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