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14 18:20: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由于自然、历史以及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城乡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状态,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21世纪后,虽然我国贫困群体帮扶和保障的着力点片面集中在城市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2015年社会救助不再区别城市和农村,各项救助的准入条件、办理流程、救助方式、资金渠道等均做了城乡统一的规定。然而对于一个90%贫困人口聚集在农村的农业人口大国来说,在一些农村地区,社会救助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目标指导下,如何对农村社会救助工作进行加强和完善,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现状,增强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焦点话题。[1]因此国内学者对农村社会救助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如下归纳:

一、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

根据民政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农村低保对象2931.1万户、5388.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3.5万人,增长了0.8%。农村五保供养537.2万人,比上年下降1.5%。农村传统救济73.0万人,临时救助农村家庭375.1万户次。累计医疗补助优抚对象454.1万人次,直接医疗救助2126.4万人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本课题将致力于农村社会救助的研究,并以江苏省为例,笔者将从本课题的背景开始研究,通过收集阅读文献资料,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社会救助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概括,在理论基础上引申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现状。笔者将以公共理论、生存权保障理论与责任政府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持,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和数据分析法为辅的定性研究进行探讨。从农村社会救助的责任、救助对象、救助的目的、救助主题等方面作为分析江苏省农村社会救助具体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江苏省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的原因,从政府责任与非政府组织(NGO)作为切入点,配以有力的监督机制,从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最终得出一个比较学术性的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