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掐丝工艺与当代技艺传承开题报告

 2021-12-13 09: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中国有八大古代金工传统工艺,即为鎏金、镶嵌、锤鍱、错金银、掐丝、炸珠、錾花、累丝。作为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的掐丝工艺,则是景泰蓝制作中最关键的装饰工序。十三世纪左右元朝时期,掐丝珐琅工艺传入中国,直到明朝时期,由于明朝频繁的海外贸易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着中国景泰蓝艺术的发展,最终迎来景泰蓝艺术的历史高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提升并且对美的认知及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受到青睐,但是由于从业人员比较少,技艺要求比较高,产量比较低,使得这些工艺品并不能很好的普及,所以相应的现代技术开始逐渐替代传统工艺。但由于目前大多数景泰蓝工艺品都是粗略制作的,缺乏创新和创造力,只是盲目模仿经典风格。并且繁复的图案和颜色不再受青睐,简洁时尚的风格占据了人们的审美。此外,很难激发消费者购买高价格、低实用性工艺品的欲望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景泰蓝手工艺品很难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传统掐丝珐琅工艺的发展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通过对掐丝珐琅工艺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这一工艺目前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我们需要分析掐丝珐琅工艺的时代特征与装饰规律,并从设计的角度探究掐丝珐琅工艺的发展趋势。掐丝珐琅工艺不论在审美还是文化的角度都具有非常广泛的传承性与应用性,它的发展历史经历过发生、成熟和辉煌,也遭遇过衰落,但传承至今,一直绵延不绝。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掐丝珐琅工艺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归纳整理它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以福建林氏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为主要调研对象,借助历史文献和考察获得的材料,概要性地描述掐丝珐琅制作技艺的当代传承与发展状况,从中揭示出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此为基础,为更好地保护这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国内研究现状:理论方面,纵观已有研究文献与实践项目,我国已经在传统掐丝珐琅工艺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与知识体系,但其在首饰设计中应用的文献与实物并不常见。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掐丝珐琅工艺生产效率较低,且不能实现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虽在手工艺时代有其价值所在,但在当今社会的营销背景下,逐步与市场脱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的基本内容:①了解掐丝工艺的历史发展和制作流程。②研读掐丝工艺的相关文献记载,了解掐丝工艺的历史记述。③归纳整理掐丝工艺的制作口诀及传承思想。④分析掐丝工艺的文化特色、艺术特色。⑤探访各大博物馆,对掐丝工艺的代表作进行整合,展示现今掐丝工艺的发展。

目标:景泰蓝掐丝珐琅作为历史悠久的制作工艺,国内学者越来越注重对其的保护与传承。近几年来,珐琅制品作为国礼的次数也逐渐增加。很多人开始着眼于开发珐琅制品的可能性,基本通过珐琅工艺的改良与珐琅应用的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最终也收获了可喜的效果。然而珐琅在我国生根发芽并且发展出了带有中国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其历史渊源却显得模糊不清。一方面由于文献的稀缺,只能从国外工艺美术史中发现凤毛菱角,在一方面,珐琅工艺流传地域甚广,也因此出版不同语言的工艺书籍,这是研究珐琅历史较困难的客观原因。所以,迫切需要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对实物进行科学实验,得出一条清晰的珐琅发展史。本文主要着眼于珐琅工艺的历史探究,通过实物的考察,文献的翻阅,使得珐琅的历史脉络趋于清晰,为国内景泰蓝文化的传承提供合理的历史依据。

技术方案及措施:①本文以传统掐丝工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清代至今掐丝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9.12--2020.02.29查找论文相关文献,并构思写作提纲

2020.03--2020.04.30论文初稿完成

2020.05--2020.05.31论文修缮至终极稿完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杨伯达.清乾隆五十九年广东贡物之一瞥[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03):3-10.

[2]安宣.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n].潮州日报,2013-06-16(003).

[3]杨伯达主编.中国美术全集[m].北京:文物出版,198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