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话中的“吃”开题报告

 2022-02-22 07: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对于吴方言的研究历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西方对于吴语方言研究,另一块是东方对于吴语方言的研究。

西方学者对于吴语方言的研究时间较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Michael Sherard(1979)在其著作Wu Dialect Studies in Western Literature中将西方学者对吴语的研究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是1850年到1940年左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第一个时期,从1850年到1940年,这一时期的西方研究者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语言学训练,然而留下了大量的研究吴语历史的重要资料。到了中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大都受过现代语言学的正式训练,虽然出版的作品数量减少,然而质量很高。最后是近期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这一时期出版了美国著名学者的Ballard的《吴语音韵史》,《吴语连续变调》等吴语研究的重要资料。

另一个方面是国内对于吴语方言的研究,相比与西方学者对于吴语的研究,国内关于吴语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较少。吴语方言研究主要分为三大阶段:第一个是前三十年,即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初;第二个是后四十年,即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最后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前三十年以赵元任等一批著名语言学家领头,以《现代吴语的研究》等著作为代表,以一系列有计划的分区域调查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初,这30年间被称为吴方言研究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显著成果体现在通过几次大面积的方言调查实践,使我们对吴方言的特点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为吴方言之后调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后四十年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以丁声树、李荣等富有传统语言学造诣和有现代方言调查经验的学者为领头,出版了《简明吴方言字典》、《当代吴语研究》、《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等几部有分量的方言著作。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动词结构的语序问题,如:1986年潘悟云出版了《吴语的语法词汇特征》提到了吴语中的谓语、被动句式、动补结构等;1987年钱乃荣的《也谈吴语的语法词汇特征》一文中提出了包括是非句式、反问句、双宾语、吴语动词等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一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关吴语动词叠词的学术文章也相继发表,如:1996年木玉的《浙江吴语句法特点》中列举了动词的叠词结构,动词和形容词的结合,动词的副词补语句等;2001年游汝杰等学者发表了《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2002年曹志耕发表了《南部吴语研究》;2003年,有学者就在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中十分活跃的“吃”字,发表了《吴语中“吃”的同素语族》一文总结了吴语中“吃”的同素词族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深入化,细致化,更多学者开始深究吴方言的内在,关注吴方言中词汇,语音,语法的小细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丁声树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在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大致告一段落之后就撰文提出过关于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建议,引起了方言学界的极大重视。方言中蕴含着独特的当地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吴方言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悠久的吴文化。袁家骅说过,普通话和吴方言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渗透从来没有停止过,一方面吴方言在词汇方面多少受过普通话的影响,如:“吃不消”、“吃香”等。另一方面普通话也通过文学作品和交际往来吸收了一部分吴方言词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词汇,如:表示在某一地方吃的,吴方言中本来没有这一方面的词汇,现在吴方言中也出现了如:吃肯德基、吃大排档等。但是苏州话中有很多细微的表达是普通话把握不到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归纳的普通话的义项有11个,分别为(1)把食物放在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2)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3)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4)吸收(液体),(5)某物进入另一物体,(6)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7)领会、把握,(8)承受、经受,(9)受、挨,(10)耗费,(11)被,在吴方言中“吃”字的意义则可以归纳为16种,(1)把食物放在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喝、吸)如:吃饭、吃茶、吃老酒、吃香烟、吃鸦片。(2)得到、收进,(3)打或者挨打,(4)受,(5)刁难、欺负,(6)控制、掌握,(7)侵占,(8)承担,(9)有,(10)接受、喜欢,(11)佩服,(12)消灭(多用于棋戏和军事),(13)伸进、切入,(14)估计、把握,(15)耗费,(16)依靠某种事物或职业来生活。两相比较,我们发现,普通话中的意义除了“被”这一含义只能在历史上有用例外,其他都能在吴方言中找到用例,即使是意义相同、意义相同,从所构成的语词数目、适用范围、搭配种类等方面来看,吴方言都远远超过普通话。有很多意义和用法是吴方言中所特有的,如表示刁难、欺负,苏州话中为“吃吃”;表示佩服,苏州话中为“吃俚”等。由此可见吴方言的“吃”的语素十分丰富,它们言简意赅、生动活泼,不仅反映地方风土人情,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普通话词汇。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苏州方言中的“吃”的各种用法。因此,文章首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苏州方言,第二个部分是介绍在苏州方言中的有关“吃”一字的各种用法,第三个部分是强调苏州方言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第一个部分阐述苏州方言的历史悠久、介绍吴方言的大致特征,例如:汉代杨雄《方言》和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对于苏州话的描述,指出了吴方言与中原方言的不同。

第二部分介绍在苏州话中的有关“吃”一字的各种用法,主要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介绍苏州话中有关“吃”一字本意各类词汇俗语,在苏州话中无论流态,固态通通叫“吃”,而北方对于固态的食物才会用到“吃”一字来形容,就这一点简单比较苏州话和北方方言的区别。第二方面,介绍“吃”的各项引申义及相关词汇,主要分为四点。第一点是引申为从事某一项工作的含义,例如:“吃饭家什”意思是工作的工具,吃公家饭,吃部队饭,吃开口饭等。第二点是引申为受到、遭遇的含义,例如:“吃生活”意思是挨揍,“吃豆腐”意思是占便宜,“吃排头”意思是被责难等。第三点是引申为耗费的含义,例如:“吃功夫”意思是耗费精力,“吃时间”意思是“耗费时间”等。第四点是引申为咬住,咬定,认准的含义,例如“吃牢”,“吃定”,“吃刹”等都具有认准这个意思。

第三部分是强调苏州话传承和延续的重要性以及就如何传承提出建议,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阐明苏州话和普通话关于“吃”的用法和意义的差异性,揭示普通话和吴方言的关系,从而揭示吴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出建议,主要分为两点,一点是对于政府而言,将苏州话系统地“电子化”,利用现代化的存储手段,寻找当地老人利用苏州话对话,将吴音记录下来,供更多的人学习;还有一点针对学校和家庭,一方面学校可以适当开展学习苏州话的课程,让学生尝试学会说苏州话,另一方面家长鼓励孩子开口说苏州话,让苏州话得以延续。

二、预期目标

1、广泛搜集关于苏州话的资料,并且整理归纳。

2、分析关于“吃”一字用法,找出其中对应的文化因素和方言传承的重要性。

3、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苏州方言,学会苏州方言,重视苏州方言中的词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文献,并加以认真地研读、分析,总结前人的研究方法与结果;

2、观察法:观察生活中苏州话的使用情况,并做记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潘君明.苏州话寻根[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9.

[2] 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 温端政.谚语的语义[j].中国语文,1984.(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工 作 内 容

1、2022年第9周—10周: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方向

2、2022年第11周— 第13周: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