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诗格》的理论特质及其生成逻辑开题报告

 2022-04-19 20:04:2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①选题简介: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学著作《诗格》在唐代诗学体系建构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已引起学界较多关注。本课题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对属和声律”、“诗意与诗境”两方面深入论析其理论特质,梳理其诗学思想的传承流变,并进一步探讨《诗格》的生成逻辑,探明王昌龄创作与其理论的关联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在探究过程中,笔者拟从“对属和声律”“诗意与诗境”两大方面把握王昌龄《诗格》,力求对王昌龄《诗格》这一创作客体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从内因和外因两点揭示其背后的生成逻辑。

第二章着重分析王昌龄《诗格》形式层面对属和声律两个方面。声律方面,以近体诗格律范畴为主,分析王昌龄《诗格》的“通”与“变”。所谓“通”,即王昌龄对初唐乃至齐梁时期的理论总结和继承。所谓“变”,即王昌龄试图将唐代近体诗声律的有益经验迁移到齐梁体格律中,以规避“平头”病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采用历史分析法、文本细读法、定量研究法展开研究。

①历史分析法,即采用“史学思维”,注意“史”的脉络,清晰地描述出王昌龄《诗格》承传流变的过程,用描述式的语言说明情况、现象、特点,并予以解释,说明创作的得失及其原因和其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美)李珍华,傅璇琮.谈王昌龄的《诗格》——一部有争议的书[j].文学遗产,1988.

[1]吴红英.王昌龄的诗歌意境理论初探 [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1]王红丽.王昌龄“三境说”浅探[j].名作欣赏,20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起讫时间

2022年11月15日——2022年1月4日

2022年1月5日——2022年3月5日

2022年3月6日——2022年3月20日

2022年3月21日——2022年3月25日

2022年3月26日——2022年4月25日

2022年4月26日——2022年5月25日

2022年5月26日——2022年5月30日

2022年6月初

主要工作内容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完成开题报告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完成论文初稿

完成论文修改稿

交定稿(2份),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查重检测

老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