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野圭吾的“黑色幽默”开题报告

 2022-04-23 18:12: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背景

东野圭吾是日本当代推理小说家,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开始专职写作。他的作品前后风格转变颇大,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但于1997年出版的《名侦探的守则》则成为了他的一个转折点,这部小说出版之后再国内引起极大反响,至此东野也开始了将社会和人性的主题融入他的本格推理小说之中,到了后期笔锋愈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令人惊讶,擅长从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作风逐渐超越传统推理小说的框架。而红极一时的《嫌疑犯X的献身》,使东野荣获多项大奖,切切实实地将他推上了一个高度,在整个东亚掀起“东野圭吾旋风”。

我国从二十世纪开始翻译日本推理小说,由于属于通俗文学,不被学者重视,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相关的研究,但是前期中国对日本推理小说的主要研究重点是“社会派”和“新社会派”、“本格派”,具体到作家则是针对松本清张和森村诚一、水上勉、笹泽左保等当时日本顶尖的推理作家,总体来说研究范围相对狭窄,而研究的内容角度,也相对单一,主要是研究其作品的社会背景、学派特点等。在这一时期中,我国的学者们的研究多为推荐性质,侧重引领读者,工作重心放在了搜集和整理资料上,因此涉及到的理论分析很少。

随着网络的普及,日本众多推理小说名家进入人们视野,对他们的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有从主题、创作手法、结构上研究的,也有另辟蹊径,研究诸如女性形象或者是作品体现的现实性问题等方面,但是由于是推理小说的性质,并且我国读者接触日本推理小说的时间尚短,并没有引起国内评论家的重视,学者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而其中东野的作品,直到2006年,国内才开始陆续翻译出版他的作品,目前以南海出版社和台湾独步出版社为多,译者群以刘姿君、赵峻为主要代表,还有其余出版社如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相继出版过东野圭吾的作品。但由于东野圭吾相对于国内读者而言属于比较新的作家,直到近两年内开始异常火爆,所以国内对其研究仍属于初期阶段,并且多以《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以及其衍生的影视剧作品为讨论分析对象。

2010年国内出现第一篇以东野圭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是牛丽的《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侦探小说中的人性》,从《白夜行》入手,分析作品的“人性主题”。而后国内又出现一些论文:王婧殊的《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的创作》,分析了《白夜行》的结构和叙事;杨洪俊的《东野圭吾侦探小说的美丽解读——以白夜行为例》,在创作背景、小说情节及人物塑造上进行了简要概括;陆盺的《红颜祸水——东野圭吾笔下的女人》,以《白夜行》和《幻夜》两部作品中的女主角为对象,阐述了东野笔下的“恶女”形象。而到2011年5月,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冰,以东野小说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发表了题为《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另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由湖南大学秦思思发表,文章题《东野圭吾小说特色解析》。分析方面以及影视改编进行研究,研究方向相对单一。

而在日本国内,,有文艺春秋出版社的《たぶん最後の御挨拶》、宝岛社出版的《僕たちの好きな東野圭吾》、「パブリケーシヨンズ」出版社的《もっと!東野圭吾 東野圭吾をもっと楽しむための7つの視点》、「データハウス」出版社出版的《東野圭吾の謎 東野作品の研究·考察集成》等,但是其中的较大一部分都是在介绍东野的作品,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和作品影视化之后进行比较以及谈论到对社会的影响,虽然其中《もっと!東野圭吾東野圭吾をもっと楽しむための7つの視点》总结了东野作品的七个关键词,不再局限于个性上的研究,而是基于他所有作品进行整体上的分析,但是相对而言日本国内对东野作品的内涵以及本质性的研究还是处于少数。东野的自传《最后的敬意》,也是了解其创作背后的故事和作者东野创作时内在想法的较好途径。

关于东野圭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人气,并且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的《白夜行》之类的长篇小说,这些研究分别从叙事手法、创作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如王婧殊的《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的创作》、杨洪俊的《东野圭吾侦探小说的魅力解读——以白夜行为例》、陆昕的《红颜祸水——东野圭吾笔下的女人》等等。相对于热闹的长篇小说研究而言,学者们对短篇小说的研究经历相当有限,数量并不多。其中被东野自己视为短篇代表的“东野三笑”系列,对此展开的研究更是仅仅一篇:李迎春的《东野圭吾作品怪笑小说中东野流的黑色幽默》,但是这篇文章只是较为浅显地谈论到了东野在这部短篇集使用到的黑色幽默的手法,以及东野在语言上的革新,内容无论从篇幅上还是内容中,都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只是停留在一种“介绍式”的陈述之中,并没有谈论到东野式的黑色幽默中有其独特性,而是以美式黑色幽默为基础去分析《怪笑小说》系列短篇小说的黑色幽默现象。

要分析“东野式的黑色幽默”,则必须先弄清楚起源于美国的黑色幽默是怎么一回事。在美国文学史上,自早期的殖民地时期文学开始,就已经出现了黑色幽默的萌芽,经过富兰克林、艾伦·坡、韦斯特等人的发展,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以美国作家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编辑出版的小说选集《黑色幽默》为标志,自此不断壮大,影响力逐步扩大。

黑色幽默的盛行主要原因是其小说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繁多,如西北师范大学安婕的《黑色幽默研究——背景、渊源、主题、叙述技巧及艺术技巧》、由外国文学研究发表的雷红琴的《论黑色幽默的独创艺术情感模式》等。而到后来,随着这一流派影响力不断发展,渐渐出现了对黑色幽默小说的结构、主题、现实意义、叙事技巧等一系列的探究分析,研究范围、方向日益增多,形成了相当热闹的氛围并且较为系统的研究也时有出现。有专门研究其叙事技巧的,如安捷的《英美文学中黑色幽默作品的叙事技巧》,文章分析了黑色幽默中的新颖奇特的叙事方式,比如赘述、因果非逻辑化、俗语变形、滑稽逆转等等……还有专门针对主题

进行研究的,以山东大学景红梅的《黑色幽默小说主题研究》为例,文章从战争、政治、财富、宗教、科技、精神危机为各个板块,列举了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主题分析。当然还有从黑色幽默的艺术风格来入手的,比如辽宁大学的梁洪兰的《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风格》,就从戏剧性色彩和悲惨结局以及其背后的现实意义来分析。诸如此类的文献数不胜数,其中一本比较成系统的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上编就从美国幽默小说初步形成阶段开始讲起,较为全面地为我们将美国传统幽默小说历经阶段段娓娓道来。而下编则是着重讨论了当代黑色幽默小说,其中包括了当代黑色幽默小说产生的背景原因、黑色幽默的美学特征和对美国传统幽默小说的变异这些方面来讨论,其中不乏一些对代表人物的介绍探讨。在日益增多的研究中,对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第五号屠场》等的研究更是繁华。

(2)、目的、意义

相比较之下中国对于东野圭吾的研究,有关他的“黑色幽默”则要显得少许多,这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社会性”更夺人眼球,以及东野也仅仅是尝试性地创作了些许与黑色幽默沾边的短篇,涉及数量并不多,还有则是虽然东野的作品中有时会透露出一点“黑色幽默”的影子,但是放眼所有作品之中则显得过于零散,不易发现,要集中收集归纳难度偏大。种种原因都造成了有关分析带有东野圭吾烙印的“黑色幽默”的研究少之又少的现象。有些学者关注到了东野的个性风格,但是目光却没有跳脱出来,找到属于东野自身的“黑色幽默”的本质,在上面提及的李迎春的《东野圭吾作品怪笑小说中东野流的黑色幽默》,其中只是略微提到他在《怪笑小说》中使用到了黑色幽默,以及罗列了三条支持此结论的证据:病态畸形的人物形象;情节荒诞不经,充满梦幻色彩;语言上的革新(相对日本传统小说)。这些都是已经将目光置于如何去证明东野的这一部分风格是符合美国黑色幽默的,而非注意到东野在借鉴“黑色幽默”时,也发展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幽默”。

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索分析东野的黑色幽默其中的个人色彩,将目光从研究他的推理小说延伸到所有创作中,也试图通过比较,结合已有的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成果,力图对东野极具个人风格的“黑色幽默”展开研究,拓展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主要研究内容

1、东野圭吾以及阐述他小说的创作历程概要。通过他作品的“主流”——推理小说及“非主流”作品,简要梳理出东野圭吾的创作特征,并且由其中部分的作品简述及其他学者的观点,提出本文的观点——东野圭吾小说中他独特的“东野式黑色幽默”。

2、梳理出东野圭吾在作品中所有“黑色幽默”的体现。

包括东野圭吾的具有“黑色幽默”作品背后的创作动机、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创作特色:病态畸形的人物形象、荒诞情节以及语言风格,

3、分析东野圭吾“黑色幽默”的独特性。

梳理出传统黑色幽默的表达特征,再与之和东野圭吾进行比较, 方面包括作品的产生背景,其后蕴含怎样的现实意义;作者在作 品中情绪的表达;在刻画人物时的侧重点以及刻画的方法;美国 传统黑色幽默与东野明显日式风格的叙事方式的比较。

(2)预期目标

1、梳理出东野圭吾在作品中所有“黑色幽默”叙事的体现,为研究东野圭吾作品找出新的研究方向。

2、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把东野圭吾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叙事方式与欧美黑 色幽默文学的叙事方式进行比较,突出其叙事的独特性,了解其独特的美学 思想。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2)步骤1、问题提出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3、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4、针对课题运用方法进行自己的研究4、研究中存在的还未能解决的问题5、综述

4. 参考文献

[1]东野圭吾 《怪笑小说》 译者:李盈春 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年

[2]李迎春 《东野圭吾作品怪笑小说中东野流的黑色幽默》现代交 际2013:(6)

[3]刘洪一 《黑色幽默的深层结构》 外国文学评论1989:(4)

[4]马小朝 《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世界》 国外文学1998:(3)

[5]唐文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美学探究》 文艺争鸣2014:(3)

[6]雷红琴 《论黑色幽默独创的艺术情感模式》 外国文学研究1998:(1)

[7]帅松生《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与特点》当代外国文学2000:(4)

[8]秦思思 《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特色解析》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年5月

[9]黄丽琼 《东野圭吾小说魅力探究——以嫌疑人X的献身为中心》 科技视 界 2013:(13)

[10] 杨洪俊、周艳霞 《东野圭吾侦探小说的魅力解读——以白夜行为例》 名作赏析 2011:(33)

[11] 赵乐芳 《黑色幽默的精彩演绎——论第22条军规的艺术特色》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4)

[12] 刘洪一 《黑色幽默的深层结构》 外国文学评论 1989:(4)

[13] 侯晓艳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及其忧患意识——以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为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

[14] 王卓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与存在主义》 济南大学学报 2001:(6)

[15] 姚海涛《浅谈美国黑色幽默文学》 时代文学 2008:(4)

[16] 徐洁 《谈黑色幽默的特点》 文学艺术 2012:(6)

[17] 苏晖 《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年第一版

[18] 东野圭吾 《流星之绊》 译者:徐建雄 海口市南海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

[19] 李晓娜 《作为生存态度的黑色幽默——论黑色幽默小说的美学品格和价值取向》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年5月

[20] 修调 《论黑色幽默的悖论性》 外国文学研究 2010:(5)

[21] 毛靖 《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1:(3)

[22] 田雁 《日文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现状(2000—2011年)》 研究与教育 2012年1月

[23] 游南醇、徐特辉 《黑色幽默特点探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4:(6)

[24] 张景一 《论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新社会派特性》 当代文坛 2014:(4)

[25] 张丽 《新世纪以来日本推理小说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安徽大学硕士论文 2014年4月

[26] 陈宝晶 《黑色幽默及其在文学中的运用研究》 文学界(理论版) 2011: (10)

[27] 景红梅 《黑色幽默小说主题探究》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年12月

[28] 郭继德 《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 四川外国语学报 2001:(3)

[29] 董静 《荒诞的幽默,变态的幽默,病态的幽默——萍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 黑色幽默派小说》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30] 彭娜娜 《科幻外衣下的黑色幽默——解读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世界文学评论 2009:(2)

[31] 白巧玲 《英美文学中的理性主义和黑色幽默及现实意义浅析》黑龙江科 技信息 2010:(15)

[32] 安婕 《英美文学中黑色幽默作品的叙事技巧》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2006:(5)

[33] 东野圭吾 《白夜行》 译者:刘姿君 海口市南海出版社 2013年第二版

[34] 东野圭吾 《幻夜》 译者:李炜 海口市南海出版社 2013年第二版

[35] 滕永琛 《试析黑色幽默与60年代美国的荒谬世界》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2009年4月

[36] 闫晨 《荒谬中的真实——透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西北大学 2012年6月

[37] 陈世丹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详解》 天津市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年第一 版

[38] 格非 《小说叙事研究》 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39] 东野圭吾 《怪人们》译者:伊月 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第一 版

[40] 东野圭吾 《黑笑小说》 译者:李盈春 海口市南海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

[41] 东野圭吾 《毒笑小说》 译者:李盈春 海口市南海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9日 确定论文选题,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1月10日-2022年3月5日 确认任务书。

3.2022年3月6日至3月29日 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4.2022年3月30日至4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

5.2022年5月1日至5月19日 完成论文二稿。

6.2022年5月20日至5月27日 完成定稿,上传论文并进行重复率检 测,打印论文稿并上交。

7.2022年5月28日至6月9日 老师评阅论文,准备答辩。

8.2022年6月11日至6月16日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完成相关表 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