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守望家园》写作模式与审美风格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22:34:4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随着保护环境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以环境为主题的生态文学也日益繁荣、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出了以徐刚为首的一大批生态作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当前,对于中、西方生态文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可将这些研究按照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方面。

对于中国生态文学而言:一方面,以徐刚为首的生态作家创作出了大量生态文学作品,研究主要针徐刚的报告文学作品,总结作品的风格特色,并探讨其对中国生态报告文学的贡献及价值;另一方面,中国生态文学创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近年来报告文学发展的方向和创作模式引发的思考层出不穷,喜忧参半。

而对于外国生态文学作品,尤其是对美国生态文学作品的研究,梭罗的《瓦尔登湖》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本课题从中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生态作品《守望家园》和《瓦尔登湖》两部作品入手,通过写作模式、语言风格、创作技巧以及作品中呈现出的生态思想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中西方生态作家写作的特点和区别,中国生态作家写作的困境并探究其深层原因,以期对中国生态作品审美与文学性关系问题提出建议,提高作品趣味性,扩大作品读者群及其受众面。

计划:2014年11月2014年12月选题2014年12月2015年1月交开题报告2015年2月2015年4月找资料、交初稿2015年4月2015年5月修改论文、定稿、论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将专注于对中西方生态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守望家园》和《瓦尔登湖》的比较分析,深入研究中西方生态文学创作中的异同,特别是写作模式与审美风格的区别,探究并找出中国生态作家写作困境的深层原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对中西方生态文学创作中写作模式与生命风格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对中国生态作品审美与文学性关系问题提出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