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散文《泪与笑》的写作风格初探开题报告

 2021-08-08 23:34:2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梁遇春的散文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散文界独树一帜,然而长久以来学术界并没有给梁遇春的散文以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相关的研究极其缺乏,以至于梁遇春在文学史中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

而本篇论文旨在对梁遇春散文风格的来源、演变以及特色作整体的把握,并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入手对梁遇春的散文乃至中国当代白话散文的特色及前景作初步探索。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几部影响较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如朱栋霖、丁帆、朱晓进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唐弢、严家炎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梁遇春所占的篇幅都极其得少,几乎只是一笔带过。

而专题研究中,对梁遇春散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梁遇春散文风格的研究上,其中主要有一下几个角度:从其散文对中国散文传统的继承上,看他的散文与中国六朝散文的关系;从他对英国小品文(essay)的借鉴上,看他对英国小品文,尤其是伊利亚(即兰姆)的散文的借鉴与创新。

王国栋先生的《林徽因爱情诗全解密:福州三坊七巷现代作家研究系列》一书中有《梁遇春传》一章,专讲梁遇春的生平,而没有或极少探讨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首先,搜集梁遇春的作品,主要包括《春醪集》、《泪与笑》、《英国小品文选译》等,并对其作细读工作;其次,搜集与其相关的作家作品,主要包括六朝散文,如六朝人的尺牍等;晚明小品,如公安三袁和江盈科的小品文等;英国小品文,如兰姆的《伊利亚随笔》等,并且细致阅读。

最后,作相关的材料整理与整合工作。

在此之后,再对论文整体框架作有机布局,从而以科学的手段写出一篇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特色主要在于方法论上的创新和视角上的独特运用。

运用比较文学的手段来研究现代作家作品,从两者所处的文化语言背景出发,对作家文学风格作出恰当的阐释。

继而借助于文学史的相关研究,将作家作品放置在宏大的文学史背景中进行深入而细致的透视,从而见出其作品所具有的独特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