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庸之妻》与《樱桃》中看太宰治的自我毁灭意识和自杀倾向开题报告

 2021-08-08 01:08

全文总字数:174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其一生创作了无数优秀小说,多数小说以私小说的自我告白的形式呈现。他将自身经历,精神世界,心理变化等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展现了他的懦弱与恐惧,强烈的自我毁灭意识与自杀倾向。《维庸之妻》与《樱桃》均是太宰治在二战结束后时期的作品,这也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这时期的作品具有明显的颓废风格,有着反抗权威的意识,对生活采取自嘲和自虐的态度。在这不久之后,太宰治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无疑是对无赖派理论上的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维庸之妻》与《樱桃》的解析,来解读其笔下的美好的文字以及剖析太宰治的自我毁灭意识及自杀倾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部分:

中国学者孙维才指出他是一位资产阶级的进步作家。充满享乐主义的社会是他追求而难以实现的,自杀是他厌恶而又不得不走的道路。太宰治的死是有他的自我否定和生存的软弱性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所导致的。因为他是死的使徒,所以他也必须履行死这使命。焦欣波也指出他以自己的作品实践自己的主张,所以说,太宰治自杀与他小说中的自杀者都包含这样的意思,他们拒绝在虚妄与恐惧中生活,他们向这令人绝望的世界发出最后的求援呼救,他们自杀与精神危机,以表达最后的个人式反抗。而也有学者认为太宰治的自杀等行为是对生的渴望,认为太宰治在其作品中寻求真善美的生活,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因此他并不是消极的在寻死,而是由此想要获得新生。

国外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之一,日本战后,太宰治进入创作黄金期。以他为代表的无赖派作家敏锐地把握住日本战后民众颓废迷惘的心态,太宰治的作品赢得了读者广泛的共鸣。但其本人一生的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五次自杀,其自杀与心理状态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论。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思维研究法等探究太宰治的自我毁灭意识与自杀倾向,首先通过查阅太宰治的生平经历,以及其他学者对其心理状态的研究资料来分析其先后五次自杀的背景与原因,然后结合解读太宰治的作品《维庸之妻》与《樱桃》中太宰治所寄托的情感思想,解析太宰治一直以来悲观,消极,懦弱,希冀等复杂的心理状态,以此来剖析太宰治的自我毁灭意识与自杀倾向。

はじめ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对于太宰治的自杀,学者们有不同的说法,主要集中在消极的求死或是积极的求生的争论,但本文不偏向于这两种任何一种说法,本文认为太宰治的自杀是其自我毁灭的一种体现,但这种毁灭并不直指生命的了结,而是选择用堕落的方式来存活于这个其无法改变和面对的世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