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云宿路拓宽工程中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设计与分析文献综述

 2022-10-26 04:10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真空预压法是利用抽真空来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自1952年由瑞典学者提出之后,便引起了地基处理界对该法的关注。此后, 由于当时密封材料不过关, 以及对负压条件下的加固机理并不清楚, 因此真空预压法的研究工作发展缓慢.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展了对真空预压的研究, 1958年天津大学就开始进行真空排水固结的室内试验研究, 以后国内一些单位进行过小型的现场试验, 但由于工艺上存在问题, 真空度达不到要求, 因而未能在工程中应用。

自1980年开始, 我国交通部一航局、天津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院等单位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 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膜下真空度可以达到85~ 92kPa, 并成功地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天津新港软基加固工程中. 此后, 真空预压法在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相对于真空预压的工程应用, 真空预压的试验研究开展得还比较少,真空预压的作用机理也不甚完善[1]

对于真空预压处理软土地基时沉降分析,各方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暨南大学的吴起星[2]认为:真空预压软土沉降变化规律与社会经济预测中的Gompertz 成长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引入Gompertz 成长曲线模型,采用3段估计法求解模型参数;同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真空预压软土的表面累计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并与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进行比较。其研究结果表明,Gompertz成长曲线模型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并可根据所反映出的沉降发展变化趋势,作出沉降预测,计算工后沉降及确定卸荷时间。与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比较,Gompertz成长曲线模型适应性较好,趋势预测准确性高。但是其运用条件比较严格,即应用Gompertz成长曲线模型进行分析时必须保证抽真空的连续性、保证实测时间序列数据能等分成3组及保证实测沉降数据已进入弹塑性阶段等问题。

根据王伟[3]等对软土工后沉降双曲线模型与指数曲线模型分析,目前, 常用的两种预测模型主要是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实测沉降表明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均存在一定的拟合和预测的误差。下面就两种预测模型分别分析其优缺点。双曲线模型预测工后沉降有以下公式:

(1)

(2)

式中——满载t时间的实测沉降量(cm)

满载开始时的实测沉降量(cm)

t——满载预压时间(s),从满载时刻算起

——最终沉降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