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效果及问题分析文献综述

 2023-01-13 05:0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农村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缓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从2003年在广大农村试点合作医疗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切实解决可部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使农民的健康问题得到了保障。

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之初,由于各个方面存在的原因,使得农民的参与率不是很高特别是西部地区参与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迅速普及,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也不例外,新农合的发展基本达到全覆盖,但问题是我国贫困地区新农合实施效果会如何呢?新农合切实解决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医疗可及性吗?实际上,疾病往往与贫困相伴而生,那么,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民医疗负担是否因新农合的实施而切实下降,疾病是否加剧了贫困地区农民更加贫困呢?我国西部地区新农合主要采取的大病补偿及统筹模式,新农合门诊统筹目前尚属新型事物,各地区仍在探索之中,存在补偿比例低、封顶线较低、对农民的吸引力较低、统筹层次低等缺陷,这就需要对这些问题做更深一步的调研。

目前的研究方向并不多,专门的文献也很少,尤其是很难看到借鉴国外理论和结合实际的具体调查分析。

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西部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还很少,研究缺乏可操作性。

一般认为,西部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效果不好,补偿比例低、封顶线较低、对农民的吸引力较低、统筹层次低是最要的原因。

而医生业务水平、门诊统筹定点医院数量及距离、医疗设备配备情况这些客观因素对定点医院门诊统筹开展具有很大的制约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