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公共参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27 04:10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的现状:2012年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美丽中国”的基础上提议建设“美丽乡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优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监管者。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应该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为基本依靠力量,以保证农民公共参与权的充分行使。在此驱动下,张厚安等人研究认为公共参与是公众通过自己的政治行为影响和改变政治过程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由合法性制度赋予和规范的权利。只有让农民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看作是自己的事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建设,并在建设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才能使美丽乡村建设获得持久的力量源泉。但在现实工作中发现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并没有充分参与到建设中。如学者李开猛、王锋、李晓军研究了乡村建设中全方位村民参与方法,指出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未消除,村庄自治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大环境下,我国村庄规划中的“村民参与”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主体过于单一、流程过于简单、内容过于僵化、表达过于深奥等不足,村民参与大多流于形式,仅仅只有知情权,村民较为被动。因此,积极鼓励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如学者朱开锋提出了提高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的多种措施办法,一是尊重民众需求,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他们为美丽乡村建设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美丽乡村共建的热情;二是通过拓宽参与渠道、降低参与成本、丰富参与内容,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村民有效参与;三是提高村民参与热情,发展乡村服务机构,把各种服务管理功能应用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让全体民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有利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发展趋势:目前大部分文献研究视角和主体立场还比较单一,从主体立场看,大多数研究文献主要从政府层面上来进行,忽视了农民层面的研究,乡村建设中农民公共参与方面的研究文献都较少。对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未来将更加强调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强调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参与度的提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意义和价值:

实践意义方面,通过认识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公共参与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并根据问题和原因提出行之有效、客观实际的解决途径和建议,这也是坚持和完善乡村自治制度、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需要。

理论意义方面,本文基于治理理论和公共参与理论,通过认识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公共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试图探索实现农民公共参与的一般路径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乡村建设和公共参与的理论研究范围和内容,促进了乡村建设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李图强.现化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