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及初步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0 19:05:15

一、选题意义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淀粉酶是指一类能催化分解淀粉分子中糖苷键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alpha;-淀粉酶和beta;-淀粉酶等。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产品之一。淀粉酶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可应用于印染[1]、酿造[2,3]、医药、青贮饲料及微生态制剂[4]等许多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市场开发潜力。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大,工业生产对淀粉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在各领域应用广泛,但是由于微生物有很多的变异特性,在生产过程和保藏过程中,菌种会发生变异,使原来的菌种性能发生变化,引起衰退甚至染菌,因此不断分离淀粉酶高产菌株并进行培育对于生产是非常必要的,对高产淀粉酶菌株的选育已成为生物工程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从土壤中分离高产淀粉酶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

二.论文综述

【摘要】由于土壤中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故在分离菌株时通过一定的措施(水浴摇床等),并采用加入底物淀粉的选择培养基,通过淀粉水解圈直径大小与菌落大小比值分离出产酶菌株,可以简化分离过程。研究者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高产淀粉酶菌株,结合显微镜观察及生化特性分析,进行菌株的初步鉴定。

【关键词】 高产淀粉酶菌分离 细菌鉴定 碘比色法 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

一.初筛方法 称取土样5g,倒入装有45ml蒸馏水并带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振荡混匀,放入60℃水浴箱水浴1h,吸取土壤悬液1. 5ml于装有150mlLB培养基的锥型瓶中, 150r/min,摇床振荡4h。取1ml此溶液进行倍比稀释,分别把10- 3~ 10- 7这5个浓度的稀释液用棉签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待表面干燥后,倒立,放置37℃恒温箱培养16h~ 18h,待长出菌落后,滴加卢戈碘液,挑取有明显淀粉水解圈的单菌落,进行四区划线。经卢戈碘液染色法初选,除个别菌落外,其余菌落周围均具有水解圈,说明其具有分泌淀粉酶的特性。分别测量产淀粉酶菌株的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虽然水解圈的大小直接反映了酶浓度的高低,但不能完全代表菌株的产酶能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条件不同、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生长和产酶速度淀粉酶酶系、菌苔大小及在平板上堆积情况的差异等都会造成透明圈大小不同,所以液体发酵复选必不可少。对初选有水解圈的所有菌株进行发酵培养试验,经碘比色法测定酶活性大小

二.复筛方法 将1号,2号,3号菌株初筛四划法后在第四区出现的单菌落挑取各自最有代表性的菌落在平板上进行接种,每个点3下,将平板分成9个区域。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余菌株也用此方法接种,37℃培养16h~ 18h,长出菌落后,滴加卢戈碘液,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水解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计算D/d的平均值。根据两者比值大小初步确定淀粉酶活性的高低,同时对每号菌株都进行显微镜检查,并将菌株保存。酶活性测定采用碘比色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进行测定。

三.高产酶确定标准

1.碘比色法:取1.5ml待测菌液离心,4000r/min,30min。取试管3支,标明B0,B及U(B0:空白管,B:对照管,U:待测管),分别加入0.4g/L的淀粉缓冲液1ml(已37℃预温)。U管中加入离心所得的上清夜100mu;l,B0管中加入蒸馏水100mu;l。混匀后放入37℃水浴箱准时水浴7.5min,取出加入碘应用液1ml,摇匀,此时B管中加入上清液100mu;l。各管再加蒸馏水6ml,摇匀,在660nm的波长下测其吸光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