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PM2.5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2023-10-08 08:10

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工业持续发展和机动车辆的猛增,使得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增加。而高浓度颗粒物如PM10、PM2.5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霾污染现象。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0年9月发布全球范围内的卫星反演PM2.5浓度分布图显示,我国的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细颗粒物的密度,指数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中国已多次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空气污染,对民众的身体健康与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损害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因此,对细颗粒物PM2.5 及其导致的大气雾霾现象的研究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焦点。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从查阅的文献看,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细颗粒物已经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工作。

国外学者对PM2.5的关注从分析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开始,最初主要是从医学、环境科学角度主要分析其化学组份、构成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随着大气科学、地理科学的加入,各学科系统分析了PM2.5污染特征、源解析、影响因素、以及数据监测、标准制定等方面。

1997年美国率先将PM2.5列为空气质量检测的监测指标之一,其后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制定PM2.5相关标准。随后Rinehart [7]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建立20个观测站,用以研究PM2.5 的空气质量; Senaratne [8],Sister 等 [9]对PM2.5时空变化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Waston [10]等对城市PM2.5危害进行研究。Chameides等 [11]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区域霾污染对水稻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可见区域霾不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对粮食经济也造成危害。

国内对于大气颗粒污染问题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最初的研究基本上是分析大气污染物的组分、成因以及危害。为了应对霾污染频繁发生的现状,国家环境保护部出台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空气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逐步推进实施,于2016年在全国实施新标准。

总体看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大体如下:

(1) PM2.5浓度时空变化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