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换二维码行为的定性开题报告

 2022-07-31 11:18: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支付宝及电子支付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诚然,电子支付极大促进了商业发展、交易便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兴社会问题。近年来,屡屡曝光的偷换二维码相关案件,无疑暴露了电子支付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弊端,并由此带来了法律上的新问题——偷换二维码的行为该如何定性?犯罪嫌疑人到底是构成何种罪?是诈骗罪还是盗窃罪?又该如何定罪量刑?

本文抓住当前社会和司法实践中一大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1)理论意义:拟从理论上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对偷换二维码的行为进行分析及定性,从而得出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对偷换二维码的行为进行分析及定性,从而得出结论,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该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理论观点主要有两种:

(一)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主要代表有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明楷,其认为犯罪嫌疑人利用不知情的店主作为工具,以间接正犯的形式向顾客实施了欺骗行为,但因为顾客处分的仍然是自己的财产而非店主的债权,因此不符合传统三角诈骗的模型。对此,张明楷教授创设了三角诈骗的新类型,即被骗者处分自己的财产但导致他人的财产损失时,也可以肯定诈骗罪的成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方案

1.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并加之以分析和归类,进而推导结论并分析论证;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各种可能的结论,最终得出相对更好的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二维码取财案件的刑法问题[j].李强.智库时代.2018(34)

[2]扫二维码付款,当心陷阱[j].杨维松.金融经济.2016(2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