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3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选题理由

诸多迹象表明,中小城镇化战略正在渐渐退出,大城市化取而代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过去一段时间,城市化一度占据主流。无论是建设用地指标,财政投入还是政策红利,都向这些地方投注。然而,实践证明,即使政策不断,中小城镇并未留住人口,也未能发展出足够有优势的产业,更未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均衡发展。相反,无论如何限制,人口,资本和产业,都还在向大城市聚集。大城市化在将来一段时间里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和主要动力。

那么从大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角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助于完善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更好地认识和建设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现代大城市化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及绪论,包括本文的选题理由和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关于对大城市化相关理论的研究概述,方法和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何爱国(2011)指出中国大城市化时机已经到来;宗庆后(2012)表示大城市化不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郭郡郡(2013)指出大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大城市化对碳排放的负面影响更明显;陶小马(2013)表示把大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再造和人口流动结合起来,把大城市化建设与扩大内需的政策结合起来;李迅雷(2014)指出人口持续流向大城市而非是小城镇;王雅莉(2014)表示根据大城市的规模结构、地理特点、资源生态和环境条件而实施相应的经济发展对策;何景风(2015)指出我国大城市发展长期受抑制,我国大城市化很有必要,应尊重市场规律,规划好城市布局,积极接纳人才;余华义(2015)表示提高大城市化率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正向作用;王英杰(2017)指出大城市化促进人均GDP的条件收敛;汪增洋(2017)表示教育支出对大城镇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财政医疗支出对大城镇就业有负影响;任杲(2019)指出应发挥大城市的辐射推动,这是促进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良好互动的途径;韩少秀(2021)表示应统筹城市协调发展、完善产业调节机制以及促进人口转移与城市规划联动。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城市化发展长期受抑制,起步相对较晚。因此,我国大城市化发展比较他国而言不是特别的充分。如何发展大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这个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观点,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素材。同时,学者们对国内有关大城市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与不足,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未形成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导致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大城市化本身的一定研究范围内,侧重于一般意义上的大城市化的现状和对策建议,以及与地方政府规模、就业、中小城市化等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大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大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理论体系,从科技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内需市场三个方面探究我国大城市化对于区域经济的机制影响,通过实证挖掘其背后的运行机理。这有利于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城市化发展道路,有利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1年11月底前——完成选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何爱国. 大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应然选择[j]. 理论与现代化, 2011, (1):9-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