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轮作系统长期秸秆沟埋还田对土壤有机碳、氮素有效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4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秸秆综合利用状况a. 秸秆利用现状:秸秆是农作物生产最主要的副产品,既可作为农田土壤肥力培育的重要资源,也可作为下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处理不好则有可能成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源。

首先,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现代生活意识的提高,清洁方便的商品能源己经成为广大农民日常炊事和取暖用能的首选,以传统的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生活燃料的时代己经成为了历史;其次,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许多农民为省事,不愿意费事费力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或制作农家肥,而是直接使用化学肥料,秸秆用作肥料的用量也越来越少;其三,在养殖业中各种配合饲料的大量使用,秸秆作为饲料的数量也明显减少;另外,由于工业结构的调整,秸秆作为工业原料的数量也在减少,其它方面的用量如建材等需用秸秆的量也没有很大幅度的增加[1]。

因此,一方面是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秸秆产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滞后,利用数量减少,秸秆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和随意焚烧的现象,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质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对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目标对比在稻麦两熟制中沟埋还田与粉碎旋耕还田两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氮素有效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并评估其最终效益。

(2)研究内容a. 秸秆粉碎旋耕还田中: 对土壤中有机碳(toc、loc、doc、mbc)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对土壤中氮素(tn、nh4 -n、no3n、mbn)有效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实验方法(1)实验方法研究稻麦两熟制中,在不同秸秆全量还田方式(不还田vs. 粉碎旋耕vs. 集中沟埋)下对土壤有机碳、氮素有效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2)实验方案a. 实验材料:以长江流域稻麦轮作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选用最常见的作物品种:水稻为南梗44,小麦为扬麦13。

b. 实验地点:本项目所开展的田间实验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进行 (3213′n, 12063′w)。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4、主要创新点 稻麦轮作系统长期秸秆沟埋还田对土壤有机碳、氮素有效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的研究涉及较少。

本项研究针对长江流域广泛存在的稻麦两熟制农田生态系统,阐明不同稻秸还田方式对麦田土壤碳氮各项指标以及最终产量的影响,将对环境友好型稻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5、预期进展 2015年4月:取样筛土。

2015年5月至11月:测定在两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氮素有效性及作物产量的理化指标。

2016年2月至4月:处理实验数据,撰写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