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社会工作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9:08

全文总字数:88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1、通过问卷形式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江苏省各高校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所展开的具体活动,由此探讨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及有效办法。

2、通过上述的相关研究,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情况,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与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提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型,为学校有效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模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谭和平认为: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指个体的全部心理活动过程处于非常完美的状态,具体包含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适应良好等五个方面。大学生是高级人才的储备军,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而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转变,这是一个危险的时期。随着社会贫富悬殊越来越大,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高校贫困生,研究这一群体我们发现,他们存在很大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查阅近几年的文献后总结出,贫困大学生主要存在心理、认知、情感及适应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由于经济的压力,他们大多数认为只有获得更好的学位,才能让他们及他们的家庭摆脱贫困,因此,他们给自己施加了更多的压力来读书,生活圈子也大多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这样就造成他们很少与周边的朋友交流,在人际交往能力上明显的弱于非贫困生。高校贫困生多自卑、封闭,他们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遇到困难都是自己解决,很少求助于老师或者同学,即使求助对象一般也是贫困生。他们在生活不如意时,经常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各高校及社会的关注。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资助高校贫困生的制度,各大高校也加强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包括奖学金、银行贷款、勤工俭学、社会补助及学校减免等措施。但是只是从物质上帮助他们是远远不够的,各高校也相继认识到这一点,逐步设立心理咨询室,对于辅导员的选拔也更加要求严格,同时完善学校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从物质帮助转向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取得一定的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1、采用文献综述法,通过对网络核心期刊的搜索,初步整理与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相关的研究资料,确定基本的研究目的和方向。

2、通过健康量表(ghq-20)的测试及epq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测试,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服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是短暂的,现阶段社会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点:①社会工作概念的专业理解与社会理解充满歧义,专业形象卑微低下。②社会福利组织迫切需要大批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而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客观上难以进入福利机构。③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仍处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的社会工作机制。④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同旧体制、旧观念及旧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所以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仍然面临着无法改变的困境,它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职业,而真正的社会工作实践者更是寥寥无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尚处在不稳定的发展状态,同时更面临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挑战,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整合所面临的困难。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缓慢,在高校的运用也极少。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虽然受到社会和学者的关注,但他们大多数都是从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而对于学校如何系统的、科学的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援助,以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工作机制的探讨很少。因此,从学校社会工作出发,研究如何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这对于我们更好的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全身心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