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研究开题报告

 2022-05-29 22:44: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行业背景

(1)我国绿色建筑背景

传统的建筑业除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是三大能源消耗产业之一,其高排放、高投入、高污染问题一直十分严重,根据相关资料调查,世界能源消耗总量中,建筑产业的损耗量占比 30%,我国新建建筑中,高损耗类型占比高达 80%,绿色建筑在已存建筑中的覆盖面积仅为 7.6 千万平方米,建筑能源有效利用率不足 30%。同时,根据最新的统计年鉴显示 2010-2013 年我国建筑能源总耗量由 5309 万吨增至 7017 万吨标准煤,在全国能耗总值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蔡蕾 2014)。建筑产业的发展应该在为国家经济做贡献的同时,从多角度入手促进产业低碳化,如深化改革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短视、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点是高耗能、高损耗、低寿命、低利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显然此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所以尽早实现建筑产业的生态化、绿色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建筑的节能、环保以及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在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2006年才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得到了飞速发展(梁浩 2015),每年审核和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项目日益增多。

从申请通过的数量上来评价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如图 1.1 所示整理了 2008 年至 2014 年通过的绿色建筑历年申请通过数量。进一步统计 2008 年-2014 年不同星级绿色建筑总数量如图1.2 所示,共有 2186 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二星级项目数量最多,共有1039 个,占比 44%。其次是一星级项目共有 817 个,占比 34%。再次是三星级项目共有 516 个,占比 22%。从图 1.1 中可以看出近几年绿色建筑的通过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说明房地产市场对绿色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大,已成为建筑行业内的点和发展方向。对比 2013 年和 2014 年,三星绿色建筑申请通过的数量翻番,说明绿色建筑的整体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绿色建筑本身技术难度大,生命周期长,前期投入资金多的特点,并且我国绿色建筑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必然会出现各种挑战(秦旋和荆磊 2013;王敏 2016)。而建筑从业人员是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运营或维护的专业人员,他们对绿色建筑的关键影响因素、绩效评价指标、实际应用障碍等问题的认知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整体格局。

因此,只要能掌握影响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认知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从中改善能够成为提升绿色建筑的新动力。

(2)苏州市绿色建筑背景

据统计苏州市累计获得绿色建筑标识181个、建筑面积1326万平方米,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一星设计标识的45项、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从市住建局获悉,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要求,从2019开始,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将全面按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2020年,全市5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按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自2009年开始,苏州市绿色建筑工作发展迅速。近两年,苏州市绿色建筑发展已经由点到面,绿色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绿色建筑的数量居全省第一。此外,苏州市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区数量全省第一,居民对绿色建筑认知听闻率60.71%(葛圭等 2017)。所以以苏州市建筑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苏州地区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知。

(3)绿色建筑实例

如今,绿色建筑的发展在世界上已经越来越成熟。例如迈克霍普金斯在英国诺丁汉市设计的诺丁汉大学新校区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霍普金斯的设计重点是1.3万平方米的线性人工湖,使其成为有机的缓冲体。在这一水体的设计上,人工化被尽量避免,而试图营造一种人工的自然平衡。通过对雨水的回收利用、培养水生动植物去带动水体的生态循环等措施减少人工保养费用等。还有斯图加特的Sobek别墅被称为欧洲生态、零能耗住宅采用了钢结构全装配式结构,没有任何污染建筑没有抹灰、沙浆,全部构件为可回收性材料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零能耗、零排放高效保温防晒节能。国内绿色建筑的例如常州北港生态小区在生态设计中保护了场地原生态的植被和水面。构建植被网络末端,并与城市自然生态安全网络连通。通过植被布局和配置,扩大了绿色面积,提高了植被的生态功能。利用生物净化和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水和雨水,用于景观用水或洗车冲厕。通过建筑布局和场地的植物配置,优化风环境。为利用浅层地热能创造场地条件。

理论背景

绿色的建筑概念由来已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推出“绿色建筑”这一理念,随着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发达国家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引入绿色建筑概念,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低碳生活理念相融合,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文献搜索阅读后,发现现阶段关于绿色建筑的文献很多。经查询,从2015年到2019年含有“绿色建筑”主题的文献有7441篇,其中以“建筑从业人员认知程度”为主题的问献较少,且与本次论文主题相关性较小。遂将查询条件改为主题为“绿色建筑”并且在全文中含有关键词“建筑从业人员认知程度”词频在2次及以上,发现从2015年至2019年今有161篇。

通过数据统计可知,近四年来人们对于建筑从业人员认知程度和绿色建筑的研究持续不断,平均每年都有约40篇相关主题的文章发表,这其中硕博士论文占了大部分。期刊论文每年发表数量均未超过15篇,论文数量最多的2018年只有13篇硕博论文。

从绿色施工的内涵、特点、评价体系及绿色建筑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明确了推动绿色施工在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王旭 2015)在绿色建筑施工方面从绿色施工的特点出发,将 BIM 及价值工程优化选择流程应用到绿色施工关键问题上能够优化绿色节能建筑施工,可为绿色施工的示范推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张珉 2017) 将量化指标评价作为是否绿色施工的主要判定依据,提高量化指标评价权重为绿色施工的普及和强制实现提供了参考。(张宏梅 2015)结合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分析了三方相关主体(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在生态收益方面的博弈,建立规模化绿色建筑生态补偿机制模型,为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邹苒 2017)

此外在“绿色建筑”的主题下以“认知”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大部分的搜索结果是普通居民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的相关文献,关于建筑从业人员认知程度的文献较少。然而在实际工程进展中建筑从业人员直接参与到了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对绿色建筑的评价绩效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本文在统计相关论文主题统计工作时,不仅以“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认知”、“绿色建筑影响因素”还增加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和绩效、建筑从业人员等作为关键词搜索论文期刊,最后筛选出40篇优秀论文和期刊。统计结果见表1.4

表1.4 相关论文研究主题统计表

研究主题

参考文献

数量

绿色建筑施工

黄建文等(2018);李兰英等(2018);沈敏圣等(2017);欧阳业伟等(2017);张珉(2017);郭红领和潘在怡(2017);王琳娜(2017);许蕾(2015);杜林鹏和赵学焘(2015);闵宁(2015);张宏梅(2015);王其洋和李鹏程(2015);李程蔚(2015);佟士祺等(2015)

20

绿色建筑认知和意识

葛垚等(2018);雷斌等(2018);樊军和杨嗣信(2017);袁廉华(2017);李鹏辉等(2017);李程蔚(2017);;强等(2016);吴华等(2016);杨建江和陈响(2016);杨铭和龙倩(2015);张许(2015)王卫东和沈健(2015);王卫东和沈健(2015);李群等(2015)

14

绿色建筑影响因素

何清华等(2018);汪刘菲等(2018);李瀚文(2017);王宗勇(2016);李俊亭和杨睿娟(2016);杜伟(2015);陈耀明(2015);伊安海和倪化秋(2015);尹健(2015)

10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樊军和杨嗣信(2018);李兰英等(2017);邹苒(2017);程雨婷等(2016);吴华等(2015);葛海峰(2015);李群等(2015)

7

经上表统计可知绿色建筑的施工和认知与意识研究较为热门,而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的文献较少。此外虽然有关中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有关苏州绿色建筑现状及问题研究较少,而关于苏州施工人员对绿色建筑认知的分析研究更少,因此,本研究将选择苏州市的施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该群体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绿色建筑的建设,促进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发展。同时,也可以给其他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建筑行业是消耗能源巨大的三大行业之一,据数据统计建筑行业消耗的能源在社会中占30%,而消耗的建材资源占16%,两者共就消耗了社会总能耗的一半,所以,倡导绿色建筑有利于减排和节约资源,而且对环境保护也会起到很大的改善效果。在发展中国家,剧增的建筑量还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日益严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在未来15年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近3年在知网上以绿色建筑为主题的相关文献有7413篇,表明人们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已经十分重视。然而以绿色建筑和认知为主题的文献只有20篇,从建筑从业人员为认知出发角度的研究几乎没有。所以本文从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角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1)建筑从业人员自身绿色意识的提升

本文以苏州建筑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将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绿色建筑认知程度的合理建议,对建筑从业人员本身的绿色意识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2)建筑公司建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建立良好品牌

作为建筑公司员工的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认知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绿色建筑项目的等级,容易树立建筑公司的绿色形象,建立良好的品牌。

(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注重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提高有利于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标

本文从苏州建筑从业人员的角度出发,分析从业人员的认知对绿色建筑的影响以制定相应对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其研究目的可分为以下三点:

(1)分析苏州地区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认知

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来了解到各行业如何对绿色建筑评价,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对建筑从业人员进行认知统计,随后将得到的数值进行归纳总结来得到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指标认知情况。

(2)识别影响建筑从业人员绿色建筑认知程度的因素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后识别出影响建筑从业人员绿色建筑认知程度因素。然后,利用问卷调查分析,识别出建筑从业人员认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分析出影响认知程度的重要因素。

(3)提出提高苏州地区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的合理建议

通过对于提及的影响建筑从业人员绿色建筑认知程度的因素,基于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认知的实际情况,综合文献分析提出一些帮助建筑从业人员提高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的合理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对于苏州地区建筑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绪论。首先,本文进行文献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且,绘制技术路线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

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的论文、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基于关键词“绿色建筑”“认知”和“评价”等开展广泛阅读,总结已有的研究手段、分析方法和研究结果,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帮助本文确定因素清单,设计调查问卷,处理统计结果,得出最终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葛垚,卞俊荣,吴芳.绿色建筑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住宅科技,2018,38(01):34-38.[2]陈莉,徐天骄,张一.基于绿色建筑技术使用过程居民接受意愿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基建管理优化,2017,29(02):30-40.[3]仇欣欣. 基于系统动力分析的低碳工程项目建设政府激励机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4]赵秋莹. 绿色住宅开发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价[D].吉林大学,2016.[5]张翔.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绿色建筑评价系统比较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6.[6]张翔,王雪松.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绿色建筑评价系统评价指标比较研究[J].建筑学报,2015(10):96-101.[7]李婷婷. 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途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8]王云爱. 绿色建筑项目决策阶段风险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4.[9]黄海龙. 兰州市绿色住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10]马洁芳. 台湾绿色住宅现状分析及海峡两岸绿色住宅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4.[11]马晨光. 主体功能区背景下严寒地区绿色村镇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12]孔秋硕,刘艺,孙冲,胡克杰.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绿色建筑理念认知程度调查与研究[J].绿色科技,2013(07):148-151.[13]闻晓军. 基于PROBIT离散选择模型的绿色住宅消费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3.[14]黄义. 长沙市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态度及其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1.[15]王朝红. 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1-4周:查找并阅读论文主题相关文献。

第5周:完成论文理论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内容。

第6周:完成论文第一章内容,画好技术路线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