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朵夫》的死与变——一种水元素的叙述开题报告

 2022-05-15 10: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下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百年后,克利斯朵夫的奏鸣曲仍然萦绕于我们的耳旁,不绝如缕。《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少数在二十世纪中国最受欢迎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法国文学研究专家柳鸣九言及此曾说:“在中国,凡是有教养的人,对《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几乎无人不晓,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人还是这部作品热烈的赞美者、崇拜者。”虽说文学经典的阐释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迥异其趣的特点,然而作品本身的美学理想与思想价值却历久弥新,穿越无梦无醒的云雾来震撼我们的心灵。

《约翰·克利斯朵夫》(以下简称《约》)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这既由于它所含有的古典悲剧精神,又由于自身独创的“音乐史诗体小说”形式。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从自身的理论背景出发,对《约》重新加以解读。我们选取了自1999至2018年这二十年间的25篇论文(多数是高校研究者的论文),分别从思想内涵、接受评价、翻译与比较文学研究、人物形象、音乐性与意象分析、文体研究六个层面加以论述。在论述结构上,我们采取了勒内·韦勒克和奥斯丁·沃伦合著《文学理论》中的分法,将研究区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外部研究”侧重于文学与时代、社会及作家思想层面的联系;“内部研究”则将目光聚焦于文学作品本身,它的内容与形式的复杂结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论文主要是想通过对克利斯朵夫中的水流的形变的考察,揭示作者在构造文本时所加以考量的地方,以及他在文本之外的寓意。两相比照之后,搞清楚作者的意图以及实现这意图的过程中所涵盖的一些幽暗之处。

在论文中,水元素的物质载体是莱茵河,而水流的起伏奔涌恰好符合克利斯朵夫的抗争的张力。至于死和变,它来源于罗曼罗兰写的一篇评论歌德的文章标题“歌德:死和变”。克利斯朵夫的强大生命力在于挑战自身混沌、暧昧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获得一种心灵的净化。死去的不过是幻影,实存的才是生命,这是死和变。水的“死亡”在于停滞不前,只有奔腾不息、变化莫测的水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克利斯朵夫的自由天性使得他不能裹足不前,因此他才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当代。

接下来切入克利斯朵夫的情思。奔腾的水流水流随着克利斯朵夫的流动,连接了莱茵河两岸,德法两国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两国的历史在这里汇聚。水流是变动不居的,克利斯朵夫的性格也是。在文本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个粗暴无礼的形象,他太激动了,意欲改革的锐气不仅反对音乐作品的浮华矫饰,而且对欣赏此类作品的人也是不假颜色。甚至有时对真诚的朋友们也是太苛刻与不近人情了。我们想要揭示的不仅是这些看起来有损于人物形象的方面,因为人是复杂的,多面的;而且,人物所深受围困的窒息感与死亡是那么的接近。这反倒迫使我们注意水流的清新所带给他的顺畅和自由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在写作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们拟采用了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对文本的熟悉,从水元素的角度,阐释作品的一种读法,同时揭示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首先,就水元素引出主题,也就是通过水元素的这条线索,论述作品中或显或隐的一种叙事结构。

其次,就莱茵河这个物质载体,转而论述克利斯朵夫的个性、思想,以及德法两国人的异同等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法)罗曼·罗兰著,傅雷等译.罗曼·罗兰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2] (法)罗曼·罗兰著,傅雷等译.罗曼·罗兰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3] (法)罗曼·罗兰著,傅雷等译.罗曼·罗兰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9日,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1月10日至2022年2月29日 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3月1日至3月29日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