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重大城市的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2022-04-10 10: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物流行业渐渐壮大发展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而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高效稳步发展的物流业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市民消费,可以反映该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从中节约的成本、获得的经济效益,将大大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因而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业作为当今一种较为新颖的第三产业,它的关键在于将诸多的物流环节,例如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环节相互联系贯通,从而尽可能的达到消费者理想需求状态。同时,既要在考虑物流生产成本、物流运作效率、物流活动中所要耗费的时间等一系列问的情况下。在保证物流实体由产地快速到达消费地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囊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内41个城市,位于长江下游江海交汇之地,因其特别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进出口物流水平较高、所占比重较大,专业化供应链服务水平发展快较,以此带动辐射至整个华东地区,促使该区域的物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由于在不同行政区与城市其物流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相互协调与统一规范,存在纵向部门分割,横向地区封锁等问题,并存在各地政策存在地方性差别很大,物流中心重复投资严重等现象。长三角物流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许多问题与“瓶颈”。而物流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牵涉方方面面,纵跨各行各业,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各地区物流政策和发展现状进行全方位协调,对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进而提出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发展的有效对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主要研究内容

2.1.1 城市物流

近年,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物流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它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处在交通网络运输线路交汇点的城市,它们就是物流网络中的“节点”,而公路、铁路、河道、航线、管道等则是连接起各个节点的“线路”,通过这些“节点”和“线路”的组合,由此构成了我国巨大的城市物流网络。强大的物流网络一方面可以为各方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厂家、批发商和消费者相互连接,促进消费。另一方面为企业的生产销售提供保障,物流贯穿企业活动的始终,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完善流畅的物流网络可以促进企业更多高效的经营,从而为城市带来更高的效益。因此,物流业不仅仅是单一行业的意义,它已成为城市竞争中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熵权法的研究方式,在参考有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收集以长三角gdp排名前十的重要城市为案例的2019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数学模型的比较运算,从而对这十个城市进行排名,取长补短,给物流竞争力相对处于弱势的城市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由此带动该区域物流业、该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物流方面的相关文献的查找、阅读,了解国内外关于城市物流、物流竞争力的相关知识,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并根据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状况对此形成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构成文章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4.1 国外文献综述

(1)城市物流的研究。

Savelsbergh M M, Van Woensel T T(2016)从城市物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在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共享经济的出现、大数据的应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城市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城市物流竞争力的研究。

日本学者荣口古一(2000)建立了城市物流综合评价体系,包括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城市联运和地下运输系统这五个指标,并以欧洲城市及日本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定量与定性分析。

Torbianelli V A, Mazzarino M(2010)调查了釜山、香港、上海等六地的集装箱港口物流产业现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各自的物流产业竞争力。

Alarc-N R, Ant?n J P,Lozano A(2012)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将影响竞争力强弱的因素分为地区内企业物流供应链的绩效水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与物流发展相关的市场环境、土地税收政策等,并以墨西哥西部地区为实例,分析了其地区竞争力水平,提出了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建议。

4.2 国内文献综述

(1)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谭清美,王子龙(2004)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城市经济物流弹性的分析发现城市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崔国辉,李显生(2010)以区域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实力为研究视角,建立了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的二元回归模型。

曹阳,王利。蔡乐。任启龙(2014)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区域经济的分析研究发现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地区有能够匹配的产业结构。

张林,董千里(2015)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全国 21 个节点城市物流业的各指标与经济发展进行协同研究,并以投入产出作为影响变量,以物流业外部环境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各节点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

蔡海亚,谢守红(2016)运用熵值法,采用 2002-2013年间长三角区域 16 个城市的物流业面板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物流水平的时空演变,并对物流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互动性分析,结果发现城市物流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有着高度相关性,但城市物流发展不协调大于经济发展不协调,物流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存在滞后性。

(2)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史秀萍,刘志英,关志民(2004)在对比国外学者对城市物流定义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国情,给出了城市物流的内涵及定义,并建立起了一套由城市物流活动指标和城市物流影响指标两个一级指标,物流服务水平、城市物流效益、物流基础设施、现代信息技术、交通、环境、资源七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城市物流竞争力水平评价体系。

吕璞,王杨,徐丰伟(2009)重新定义了城市物流的内涵,并新加入了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这一指标,从而使得城市物流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

李东华(2008)运用 SWOT 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的社会物流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增强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建议,但由于只是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结论存在不小的局限性。

袁亮,钱志洪(2009)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分析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各项评价指标。

宋大杰(2009)从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消费与流通、交通运输与人力、信息化水平 4 个方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纵向角度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福建省近 10 年的物流发展水平,从横向角度评价了海峡西岸经济区 21 个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的状况,提出了提升其物流业竞争力与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刘满芝,周梅华,杨娟(2009)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物流效率的视角出发,选取城市公路里程数、载货汽车数量以及物流从业人员数作为投入变量,城市 GDP 和公路货运总量作为产出变量,分析了江苏省 13 个城市 2006 年的城市物流竞争力。

袁敏(2009)构建了物流需求规模、物流供给水平、信息化发展水平、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及物流宏观环境在内的五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重庆、上海、广州等在内的10个城市的物流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

金芳芳,黄祖庆,虎陈霞(2013)则从城市物流竞争实力与潜力的出发点,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才信息环境等在内的 6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

汪树林(2014)运用熵权和 TOPSIS 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省域和市域层面分析了江西省物流竞争力水平状况。

刘佳希(2016)将影响物流竞争力的因素划分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作业能力、物流需求规模、物流基础设施状况、信息化人才环境,建立了中三角经济区内城市物流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5.1 2022年12月1日,老师召集统一开会,布置论文内容。

5.2 2022年12月2日-2022年12月22日,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并与老师进行讨论,确定论文选题。

5.3 2022年12月23日-2022年12月24日,将论文简介发送给老师,需要包括论文研究对象、目标、方法和意义。

5.4 2022年12月25日-2022年3月15日,查阅文献,查找数据,撰写论文初稿。

5.5 2022年3月15日-2022年4月9日,撰写开题报告。

5.6 2022年4月9日-2022年6月1日,与老师就论文相关细节进行谈论,完成论文二改、三改,直至完成终稿。

5.7 2022年6月11日,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