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我国金融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文献综述

 2022-10-27 20:35:31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3.国内外文献综述

3.1国外文献综述

增值税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Adam(1917)的《营业税》中,而适用则最先起源于法国,长期以来,是否引进增值税和如何完善增值税税制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国外关于金融业增值税征收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四方面:

一是针对增值税本身特点的研究:John L. Mikesell(1998)比较了销售税(类比于我国的营业税)与增值税两大征收模式,指出了变更为增值税的合理性。Sijbren Cnossen(2015)在针对非洲国家税收发展的研究中指出,增值税符合税收中性,增值税税基的扩大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可以减少其他税种对于经济的扭曲和管理的复杂化。

二是关于金融业增值税征收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服务征收范围、税率高低的研究:James Tobin(1970)首次提出对现货外汇交易征收金融交易税。Patrick Honohan(2003)研究金融业税制改革,指出税制改革中高税率的负作用。Nikolas(2013)对中国企业面临的税收负担做出分析,表示国内金融业税负相对于其他国家较高,阻碍了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征收增值税的影响:Caspersen、Metcalf(1994)通过对收入和消费动态数据的研究发现,长期来看,增值税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Allen Schenk(2007)认为增值税的单一税率可以减少税收成本,同时生产决策又不受增值税变化的影响。

四是在实践经验下,针对企业对增值税政策的应对及反逃税、避税也做了相关研究:McElhinney, John J.(2007)针对如何通过增值税管理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做了相关讨论,尽管增值税最终可以抵扣,但是申报时间和抵扣时间的差异,都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效益。增值税收入在国家税收中占比较大,且一直有上升的趋势,相比于所得税避税认识,目前对于增值税避税的认识还不够深入,Violeta Ruiz Almendral(2005)对增值税反避税效果和路径做了探讨。欧盟(2010)正在追求更简化、更稳健、更高效的增值税未来制度。

3.2国内文献综述

在国外相对成熟的增值税征收体系之下,国内学者结合国外实践经验与我国行业的具体情况,对增值税改革的可行性做了相关研究:陆巧、杨震(2000)借助大量模型及权威数据,从多角度对国内增值税转型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胡根荣、姚丹等(2014)介绍分析了国际上对金融业增值税征收办法,并对中国税收制度提出了构想。

国内增值税改革采用的是试点扩围方式,在金融业税制改革前夕,学者通过对金融业本身产品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其他行业试行效果的研究,针对具体征收范围、税率等做了推测研究:王丽娜、孙勇(2012)在增值税当时现行征收范围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的预期效应,以及“扩围”后国内增值税收入分享比例的重新划分预测。高峻、郭磊(2013)分析了现行金融业营业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营改增”的税负影响,表明简易征收办法后金融业企业总体税负将下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