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放线菌N1代谢产物中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文献综述

 2023-01-31 10:01

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依据

1.1研究背景

放线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高(G C)mol%含量(gt;55%)的细菌。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一类比其它微生物更具丰富生物活性的生物资源,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菌活性物质约70%是各种放线菌次级代谢所产生的,如抗生素,其中主要集中在链霉菌属,。抗生素的出现为人类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可能,极大地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尽管新的种、属不断被发现,但目前分离到的放线菌种类,仅为实际存在种类的0.1~1%。因此,在自然界还有极其丰富多样的未知放线菌种群等待研究者的发现、研究和开发。

1.2研究意义

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耐药性病原菌以致许多已知的抗生素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效果。除非发展出新的筛选模型,否则在普通环境中发现产抗菌新化合物的放线菌很困难。近几十年来,生活在特殊生存条件下(如高温、低温、高压、强辐射等)的微生物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研究开发。这些特殊环境下的微生物为适应极端条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基因类型、特殊的生理机制及特殊的代谢产物,是一类具有很大潜力的生物资源,因而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成为寻求药用物质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之一。本实验室得到一株南极放线菌N1,经研究发现其有良好抗菌活性,对耐药病原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课题的目的旨在分离出其中有活性的物质。

2研究历史、现状

2.1研究概况

1928年秋,弗莱明(Fleming)发现了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1940年弗罗里(Florey)和查因(Chain)成功地从点青霉培养液中制得了青霉素结晶,并证实它的临床效果显著,世界上真正有临床价值的抗生素从此诞生。继Fleming发现青霉素之后,Waksman从放线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出了链霉素并开发成为在临床上使用的第二个抗生素[126]。以链霉素的发现为起点,从放线菌中陆续发现了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四环类抗生素;节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小诺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吉他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大环内酯抗生素;利福霉素等安莎类抗生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多烯类抗霉菌抗生素。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医药和化学工程等各门学科的发展和配合抗生素的研究不断深入,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得到迅速发展。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得抗生素的生产技术显得尤为关键。

抗生素的生产方法一般有三大类。即生物合成法,全化学合成法,半化学合成法。其中生物合成法由于其生产过程简单,污染小,成本低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其中产物后处理是一项及其关键的技术,包括预处理以及提取精制。预处理的目的是使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和某些杂质沉淀,有利于提取。提取的一般方法有吸附法、沉淀法、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四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