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惩戒的法治化进路开题报告

 2021-11-18 22:18:5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目的和意义: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论语》倡导“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言必信,行必果”,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诚信价值准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曾经言而无信就寸步难行的熟人社会逐渐土崩瓦解,人们趁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离开耕与织的农村,离开亲缘和地缘数代传承的共同体,从熟人眼光中解放出来,在信息化和数据化大环境中谋求个体的独立发展。

然法治建设并未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制度信用缺失使人们拥有更多信用重塑机会,而人格信用又重重受阻,无法发挥行为约束和品质评价作用,于是陌生人社会的弊端随之显露:违规违约商业欺诈,制假售假丑闻频发,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偷逃骗税屡禁不止,学术不端引以为荣……种种事实为社会敲响警钟——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基本内容和目标:

基本内容:本文将从四个部分进行撰写。第一部分:阐述我国现实社会面临的诚信危机,以及传统法律责任体系陷入的治理困境,从而论证实施信用惩戒制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第二部分:梳理政策法规以及学界对信用惩戒措施的制定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法律性质。第三部分:在定性准确的基础上,汇总整理当前信用惩戒实施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第四部分:根据已经出现的制度缺陷,从法律位阶、法律救济、协同机制、程序控制、制度衔接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研究目标:本文旨在达成两个目标:第一,根据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论证信用惩戒制度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已出台的各项惩戒措施分类研究其法律属性,做到定性准确;第二,分析信用惩戒实施过程中显露的法律问题,据此提出规制和完善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一阶段(2019-12-26~2020-01-12):选题申报与审核,确定选题和指导教师,并由教师下达任务书;

第二阶段(2020-01-13~2020-03-06):资料收集、阅读、整理,开题报告撰写、修改、提交给指导老师;

第三阶段(2020-03-07~2020-03-20):分小组开题答辩,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并上传提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王青斌.社会诚信危机的治理:行政法视角的分析[j].中国法学,2012(05):46-54.

[2]章志远.作为行政强制执行手段的违法事实公布[j].法学家,2012(01):52-62 176-177.

[3]门中敬.失信联合惩戒之污名及其法律控制[j].法学论坛,2019,34(06):18-2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