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精油处理对玉米模拟运输过程品质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7 09:14:5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玉米的种植范围较广,基本在全国各地均有播种。其中玉米的主产区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高达 1999.8 亿平方米,年产量可达 1.05 亿吨。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统计表明玉米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 25%。在我国,玉米在所有粮食作物的产量中排行第三,在全国范围内均有种植。近些年来随着科学饮食的概念逐渐普及,玉米深加工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课题。除了食用加工以外,玉米也是一种绿色能源作物。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玉米作为新型能源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除此之外,玉米还是一种重要的饲料。 世界范围内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在不同地区的产量不平衡, 产地和销地的分布的不均匀,造成了粮食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因此,跨区域的粮食运输需求应运而生。

在大多数情况下,玉米收获时水分较高,成熟度较不均匀,储藏期内易受储藏害虫和微生物侵害而被污染;玉米胚部含有的脂肪含量较高,在相同储藏条件下,玉米比其它粮食具有更强的生命活动和呼吸强度,故易发生氧化酸败。玉米比其它粮食作物储藏稳定性差,玉米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品质变化的研究在目前也是空白,因此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储藏中的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储粮安全的主要因素,而脂肪酸值能间接反映出粮食的储藏情况,各种感观指标是粮食储藏情况的直接反应。本研究为更深一步研究科学运输玉米提供参考,为社会主义经济文明建设助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加入高和低两种浓度的香芹酚和紫苏醛处理玉米,与不处理的玉米相比,模拟运输过程温度逐渐上升(13度升高到25度),保藏30天,分别在10天、25天和30天取样,检测玉米品质(脂肪酸、不完善粒、氨基酸、红外光谱)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玉米在储藏过程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和物理变化。发生变化的指标有黏度、发芽率、脂肪酸值、生活力、 α-淀粉酶活力等,目前科研工作者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

吴存荣等对河南地区的五种玉米样品进行了研究,对样品使用恒温箱储藏进行人工陈化,发现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所有样品的脂肪酸值均逐渐增大,作者认为脂肪酸值是玉米在储藏过程中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其次,所有样品的发芽率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此外,五种样品的生活力大小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是变化不够敏感。作者认为通过测定玉米的生活力也可以判断玉米的品质。

王若兰等对取自河南储运公司的玉米样品进行了三种储藏温度、为期半年的储藏研究,包括发芽率、粘度、脂肪酸值三个指标。玉米的劣变主要表现为发芽率降低、粘度降低、脂肪酸值升高。研究发现在低温条件下,玉米的劣化速度低于回温条件下的储藏的样品,而在高温下样品劣化的最快。相比小麦和稻谷,玉米更加不耐贮藏。 戴晓武等研究了黑龙江省十年的玉米种植收购情况并进行了两年的室内生化试验,发现黑龙江省的玉米收购水分呈不规则变化,省内各地区间水分有较大差异。玉米储藏期限的决定因素是含水量和储藏温度,含水量为 12-14%的玉米在 30℃以下能够安全储藏 120 天;干燥后的玉米胚部的含水量低于整粒或胚乳,而含水量高的玉米与之相反。在相同的储藏条件下,玉米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当储藏温度及湿度的增高时,玉米胚部脂肪酸值升高的速度极快。研究还发现玉米籽粒的脂肪酸值与水分和温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此外,玉米籽粒的水分还影响呼吸强度和霉菌的菌属菌量,霉菌数量的增多会对淀粉造成影响,但对玉米蛋白质和脂肪的影响不大。 张玉荣等研究了包括商用和种用的五种玉米在高温(40℃)和低温(0℃)下储存 35d 后脂肪酸值、降落数值、发芽率和粘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温储藏条件下,玉米劣变缓慢。在高温储藏条件下,样品的各储藏品质指标均有较大的变化,而玉米的脂肪酸值和降落值随储藏时间变化较为敏感,并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性,发芽率和粘度则随储藏时间变化较为迟钝,且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2年 10 月 30 日~ 2022年11 月 15日毕业论文选题

2. 2022年 11 月 16 日~ 2022年12 月 15日 调研、拟定提纲、完成开题报告

3. 2022年 12 月 26日~ 2022年 03月 30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龙新.玉米的综合利用及深加工[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2]顾慰.玉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 石 德 权 . 我 国 玉 米 品 质 现 状 、 问 题 及 发 展 优 质 食 用 玉 米 对 策 [j]. 玉 米科学,2001,(2):3~7.[4]姚彝孙.玉米综合利用[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80.[5]胡新宇,宁正祥.玉米的深加工与利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1,(1):15~21.[6]李改婵.浅析玉米储藏品质变化趋势与控制[j].粮食储藏,2010,(39):39~41.[7] 吴 存 荣 . 玉 米 储 藏 过 程 中 品 质 指 标 变 化 研 究 [j]. 郑 州 工 程 学 院 学报,2004,(24):50~52[8]王若兰.主要储备粮种在不同温度状态下储藏品质的研究[j].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3,(24)5~8[9]戴晓武. 玉米籽粒含水量对储藏品质的影响[d].

[10]张玉荣. 不同储藏温度下玉米品质变化研究[j].粮食储藏,2003,(3):7~9[11]李林轩. 安全储藏玉米技术探讨[j].粮食加工,2007,(32):69~70

[12] 赵 静 文 . 南 方 地 区 高 水 分 玉 米 安 全 度 夏 储 藏 实 验 [j]. 粮 食 科 技 与 经济,2012(37):30~31[13]周显青,张玉荣. 筛下物杂质对小麦微生物活动与储藏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6):274~279 [14]王若兰. 粮油储藏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