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抑菌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23 20:32: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食品致病菌是可以引起食物中毒或以食品为传播媒介的致病性细菌。

致病性细菌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及水源,人经口感染可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及食物中毒以及畜禽传染病的流行。

食品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病原菌污染则成了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解决天然的溶菌酶和单一的纳米金颗粒在抑菌方面的局限性。

研究内容:制备金纳米颗粒,将溶菌酶与金纳米颗粒混合,得到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其表征,研究不同浓度的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测定其生长抑制曲线,再进行死菌和活菌的荧光染色分析及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通过溶菌酶修饰金纳米颗粒来改善稳定性及抑菌性能,并研究不同比例的金纳米颗粒与溶菌酶的抑菌性能。

技术路线: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抑菌活性测定→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生长抑制曲线测定→活菌/死菌荧光染色分析→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细胞毒性测定实验方案:1、金纳米颗粒合成:取一洁净的锥形瓶a依次加入79ml 超纯水和1ml 1%的hauci4溶液。

另取一锥形瓶b依次加入15.8ml超纯水,4ml 1%的柠檬酸三钠溶液,0.1ml 1%的单宁酸溶液,0.1ml 25mmol/l的k2co3溶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不同于单一的抑菌材料,本实验通过纳米材料表面定向修饰法制备的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是一种绿色、高效、广谱的纳米抑菌材料,溶菌酶是一种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胞壁质酶,能够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层。

由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层位于细胞壁外层,因此溶菌酶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层位于细胞膜的中间层,溶菌酶难以越过脂多糖作用于中间的肽聚糖层,因此溶菌酶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并不理想。

但利用溶菌酶和金纳米颗粒的协同杀菌作用并且具有持久的抑菌性能(48h)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单纯的纳米金和溶菌酶相比,其抑菌效果显著提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2016.10-12 制备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并研究其表现特征 2017.1-2 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抑菌活性测定及最小抑菌浓度测定2017.2-3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生长抑制曲线测定 2017.3-4活菌/死菌荧光染色分析 2017.4-5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细胞毒性测定 预期进展:能够测定配制出的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表征;能测定出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抑菌效果比单一的金纳米颗粒或单一的溶菌酶抑菌效果要好,两者能够起到协同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