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6:49:4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气候变化问题作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气候变暖,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了全球环境工作的重点,碳金融应运而生。

碳金融是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通常包括基于碳减排的融资活动(直接融资和以绿色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基于碳交易的投资增值活动以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等。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围绕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而展开的碳金融业务,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据统计,2006年全球碳交易量为17.45亿吨,交易值312.35亿美元,2007年交易量达29.83亿吨,交易值倍增到640.35亿美元,而到2009年仅cdm市场就超过1600亿美元。预计至2020年,交易市值有望达到2兆欧元(约3.12兆美元)的规模。碳交易市场的迅速发展,给各国的企业特别是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从目前中国开展的碳金融业务来看,由于一些初具规模的碳交易所的建立,场内交易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方的违约而给当事人带来损失的风险,这种违约主要是指交易方没有及时履行义务、信用资产恶化等。我国在从事碳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信用风险,比如借款人违约,或者在进行碳排放权交易时,对方不履行义务等风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详见附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金融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碳金融是依托碳排放权交易的金融行为,因此作为金融范畴的碳金融管理和创新,其核心必然与风险的识别、价格风险分析和管控紧密联系。由此,发展好碳金融交易市场必须首先厘清碳金融交易市场的风险,然后依据相关数据和经验,总结出不同风险特征的市场交易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这样碳金融交易的风险才能更加可控、交易品种也才能更加丰富。

本文将从碳金融及其发展的经济学原理入手,分析国内外碳金融的交易模式、交易工具和衍生产品,再从碳金融交易市场体系,深入分析科学分类市场交易的信用风险,比较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结合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我国发展碳金融交易市场的信用风险及防控政策建议。此外,本文还将从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角度,就一些碳金融的衍生产品来具体分析我国碳金融的信用风险与一般金融产品金融风险的区别,深入研究我国碳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并对更好地推进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创新引导作用。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讲述本文研究我国碳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以及本文所引用的相关文献。第二章为引言,主要讲述关于碳金融信用风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四、五章为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碳金融行业以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具体案例,再延伸至宏观的碳金融领域,详细讲述我国碳金融信用风险方面的内容。第六章为结论,对全文做出总结,并对我国碳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推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首先,研究角度较为创新。由于我国碳金融行业目前尚处于刚起步的状态,学生对国外碳金融信用风险体系研究比较多,专门针对我国碳金融信用风险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其次,将大量的具体实例纳入本文中,可以具体地、有针对性地分析微观主体参与碳金融业务可能遇到的信用风险。

最后,碳金融属于金融创新,和原先的金融模式区别很大,原有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防范措施对碳金融领域的参考价值不大。本文在分析我国碳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作者关于该方面的一些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