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形式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7: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目的

本文在水景设计逐步发展的背景下,将南京城市公共空间的水景形式进一步研究,挖掘最适宜南京的水体景观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吸取传统水景、外国水景的优秀方面,发现其中的不足与不适合南京的设计,主要解决南京水体形式单一和水资源浪费两个大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争取为南京公共空间水景贡献绵薄之力。

(1)使得南京在水体景观上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得以改善,加强水体养护,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同时做好与水景配套的电路维修工作。利用雨水循环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将水循环运用到水体景观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水景发展主要有四个时期,包括古罗马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科学发展时期及近现代时期。古希腊出现的水景是为供奉神灵,从古罗马之后的水景就逐渐开始运用到景观中,出现规则式水池、喷泉等形式,与建筑相呼应,在公共空间中往往起到视觉焦点作用或中轴线作用,既丰富了建筑周围的景观小品,与植物相搭配,在高低上满足空间的错落感,同时水景的磅礴气势又显示了贵族的权利和地位。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理水手法,是将原始的大自然形态地势,根据人的黄金分割几何,自由构造,将各种几何图形组成花坛、阶梯形式,周围加上必不可少的水景,一般以小瀑布或跌水为主,以水景的动态活泼与几何体块的枯燥相结合,使得整体看起来和谐统一。

由于后工业时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滨水地区被逐渐边缘化,水利运输逐渐衰退,工业重心转移,水体严重污染使城市滨水区岌岌可危。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滨水区逐渐重回世界的主场。六十年代的欧美就轰轰烈烈的开展了以充实改善水空间机能为目的的water front建设。八十年代的日本更是响起一片呼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量的以水为主题的城市景观得以建成,吸引人们加入到这些公共空间,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城市景观。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如芝加哥湖滨、纽约炮台公园。景观设计师对水景的运用也有了明显的增多,水景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如美国景观设计大师哈普林的作品大多少不了水这一景观元素。

2.2国内研究概况

孔子有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国造园景观文化历史悠久,凝结着古人智慧与艺术的结晶,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园林造景经验,其中理水技术也很悠久,我国的水景,据记载最早的是周文王所建灵囿中就有一片神奇的水面,名为灵沼。汉武帝建造的建章宫苑区内人工凿挖十平方米的太液池以象征北海,内置三山,故有一池三山的传统程式。水景作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只有帝皇贵族才能享有。直到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出现,水景才开始走入民间。不论是气势雄伟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巧精致的私家园林,水景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很多城市的现代设计中水景依旧保留了传统理水的精华,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对水体作进一步的研究。现在对水景的研究,多数为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发挥功能性作用,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将滨江岸线开辟为公共步行道,利用退让的亲水岸线吸引更多人流。这样的设计既重视了静态的物质空间环境,而且将人们的生活活动融入到城市设计中,使得公共空间更具活力。除此之外,城市中的水景也开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对水景的形式、规划设计进行深度总结与创新,如王晓俊的《风景园林设计》中通过概念、原则及案例分析现代水景形式,对我国整体现在公共空间水景分析起到借鉴作用,对南京的水景设计也有一定作用。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3.1 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公共空间水景为基础,针对南京城市的公共空间水景形式进行探究,分三章展开论述。具体如下:

(1)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相关理论概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4.1特色与创新

对南京城市人工水景设计形式的研究以人为本,从概念入手,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通过东西方近现代人们对自然水景的逐步认知,到后来人们自发进行设计改造的人工水景,来体现水景在人们所生活的公共空间里逐步上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南京本城市现状入手,描述南京水景发展历史和现状发展。在借鉴传统和现代技术的同时,也对现状的局限性进行反省,吸取经验,运用现代造园素材,结合传统理水方法,形成有现代感的南京特色的人工水景形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