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膜肽修饰脂质体的构建及其评价文献综述

 2023-02-07 03:02

开题报告见附件word文档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概述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其致死率在众多疾病中位居前列[1]。

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传统疗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新型疗法有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目前来看,化学治疗仍然是治疗癌症的主力军。

化疗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其选择性差,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体内一些生长较快的细胞,如胃肠道细胞、骨髓细胞、毛囊细胞等造成破坏,引起严重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一系列副作用,这大大限制了化疗药物的应用[2]。

肿瘤的分类众多,但它们拥有相似的基本特点,包括特殊的肿瘤微环境、各类物质的异常表达、可转移性以及异常的组织学结构等,利用这些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性,我们可以设计高选择性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来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灭[3]。

脂质体(liposomes)是一种常用的纳米载体(nanocarriers),它具有合适的尺寸以及与生物膜相似的结构,并且有着无毒 、高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可修饰性和较好的稳定性等优点[4,5]。

相较于传统剂型,它能够实现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3],这主要是由于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EPR效应),即肿瘤附近的血管通透性强于正常组织,能够允许纳米粒子透过并停留在肿瘤部位,从而发挥靶向疗效[6,7]。

但是,由于粒径的限制,被靶向到肿瘤部位的脂质体大部分滞留在肿瘤表面,无法进一步深入穿透,杀伤效果大多限于表层细胞,为了达到更好的抗肿瘤效果,需要改善脂质体对肿瘤的深入穿透。

Jin等人[8]设计了一种尺寸可变的纳米载体,将载药胶束包裹在MMP-9可响应的脂质体中,在到达肿瘤部位后,脂质体响应MMP-9后释放出粒径更小的载药胶束,可以进一步深入肿瘤组织,提高了抗肿瘤疗效。

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 CPPs)是一类具有细胞膜透过功能的短肽,其肽链长度一般不超过30个氨基酸,按照理化性质可分为阳离子型CPPs、两亲型CPPs和疏水型CPPs三大类[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