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迪亚诺的“逃逸线”——以《夜的草》、《春日之犬》为例开题报告

 2022-04-27 08: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国外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己在法国文坛确立了重要的地位,但国外学者对莫迪亚诺作品的关注始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对莫迪亚诺及其作品相关的研究相对比较零散,主要是一些评论集和少量的专著研究。1986年,第一部关于莫迪亚诺及其小说研究的专著由 《现代文学》 (lettres modernes)出版。它是科林·尼特贝克(colin nettelbeck)创作的《莫迪亚诺:身份的迷失》(patrick modiano: pièces d’identité )。该书从追寻主题和后现代派的叙事手法等角度对莫迪亚诺的作品进行分析。凯文·德福(kevin telford)在1994年发表的《身份是一个动词:莫迪亚诺小说中的自我重写》(“identity is averb:re-righting the self in the novels of patrick modiano”)这篇文章以《家庭手册》《儿童更衣室》《消失了的街区》等作品中分析了莫迪亚诺的身份书写问题,并从色彩、敞篷汽车、音乐等不同意象入手,分析了作家对身份的追寻主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从1966年开始创作,摘取了法国文学界的各大奖项,并在201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学院授予他的颁奖词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其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他的作品展现了描绘记忆的高超技巧,寓意深刻。他的小说中常常提及一个哲学概念——“逃逸线”。“逃逸线”体现了莫迪亚诺的创作特色,影响了莫迪亚诺的创作观。本文将立足其两部作品《夜的草》、《春日之犬》,从“逃逸线”的内涵、“逃逸线”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以及“逃逸线”对莫迪亚诺创作观的影响三个层面,分析其创作特色,探索莫迪亚诺的创作与“逃逸线”的关系。

二、预期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检索工具和图书馆,对古今中外有关莫迪亚诺及其作品的研究文献进行搜集,对德勒兹提出的有关“逃逸线”的理论进行筛选,整理出与论文相同的观点以及相反的观点。

2、文本细读法:在综合分析莫迪亚诺小说的基础上,细读《夜的草》、《春日之犬》两部作品,主要从创作背景、创作特色、创作观等方面考察“逃逸线”与莫迪亚诺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地平线[m].[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徐和瑾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2] 春日之犬[m].[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徐和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3] 青春咖啡馆[m].[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金龙格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1 2022.10.7——2022.10.25 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

2 2022.10.28—2022.11.29 阅读资料。完成资料索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