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谚语中“鬼”的形象之中日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16 07:01

全文总字数:291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鬼”的形象在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就已产生;在日本的上古时期,“鬼”的形象出现。“鬼”对中国、日本的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传统文化和国民思想上,也反映在了文学和语言里面。在汉语和日语当中有大量与“鬼”的词汇、俗语。这些词汇不仅融入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对我们的思想文化更是有着深刻影响。

谚语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在中日谚语中都可以看到“鬼”的影子。但是由于两国之间地理环境,文化环境,思想体系的各种差异,这些谚语中的“鬼”形象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1)本研究课题旨在收集中日两国与“鬼”有关的谚语,对比其中日不同含义,对谚语的含义、谚语的历史变迁进程、谚语背后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

(2)通过对于这些词汇的对比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日在“鬼”文化方面的差异,同时也能扩充知识储备、对搭建日语知识体系亦大有裨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查找权威机构的有关文献及论文、词典。先找出中日两国的关于“鬼”的谚语,对比了解含义的异同将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查找有关学者、教授的文献,对谚语背后文化意义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

(2)语料库法:了解这些谚语在历史上和现代的使用环境的不同,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和分析这些谚语含义变迁的历程和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本研究从关于“鬼”的谚语收集到探究其文化意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只是含义上的对比,更是从思想文化层面给予剖析,从而启迪我们对于文字对传承文化作用的思考。

(2)能够帮助完善中日“鬼”的谚语对比方面的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第一阶段:(2018年6月—9月)分别从从中日谚语辞典中搜集、整理有关“鬼”的谚语;同时搜集、阅读“‘鬼’与谚语”的有关文献,了解不同的鬼分属的类别;再将整理的谚语按“鬼”的类别予以分类。

第二阶段:(2018年9月—10月)阅读高平鸣海的《鬼》及柳田国男的《妖怪义谈》等关于“‘鬼’与日本文化”的书籍,探析日本的“鬼”与日本文化之间的联系;搜集“老庄思想”及“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各大思想文化的历史演变。

第三阶段:(2018年10月—12月)将分类的谚语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就中日谚语中“鬼”的形象及其蕴含的文化进行比较,发现异同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