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or Suzhou Gardens开题报告

 2022-05-23 20:51: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译学家孙致礼曾说过,翻译中的最大困难 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在不同历史、地理条件下,与之相应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两种语言的词汇中会出现难以对应和重合的空缺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负载词”。郑红霞(2008:1)则把文化负载词定义为“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词汇、成语、典故等,而汉语文化负载词更是如此,它生动形象地反应出了汉文化的意蕴,因此被视为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文化载体,在我国翻译研究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然而许多学者却认为“文化不可译”,其是指与原语相关的语境特 征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如作为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负 载词,但在其他语言文化中很难找到对应词汇,这给翻译带来巨大的困难”。(金惠康,2006:77)

而苏州园林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自1997年12月4日,苏州首批四座古典园林:拙政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留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及后来越来越多的苏州园林走向世界,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网师园中的殿春簃为蓝本建造了“明轩”,苏州园林精湛的造园艺术得到了世界公认,来自中外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进一步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苏州的园林文化,使他们能够懂得更多有关苏州园林的知识,回国后进行更广范围内的宣传,我们必须攻克与苏州园林有关的文化负载词的难关,从译文读者角度出发的同时保留苏州园林文化的精粹。

目前,国内学者们对现有园林译本及相关旅游介绍文本的翻译失误及其修改策略展开了有益的探讨。有些学者(焦爱梅,张顺生,2010:80)提出了翻译过于直白、拼音使用过于频繁及译者态度不认真等问题。此外还有学者(尢赟蕾,金焕荣,2015:20-21)认为现有英文介绍中存在着删减失当(如景点名称翻译中解释冗余)、缺乏有用信息(如古代文学诗词美感欠缺)、汉化严重(如中式英语大行其道),文化性翻译失误(即文化内涵缺失而造成翻译价值无法突显)等问题。而完全以文化传递为翻译目的,只使用归化的手段从而适应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也会造成苏州特有园林文化意味无法传递的问题,此种文化信息传递中断的现象也在相关论文中被提及(刘慧仪,2014:18)。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该景点的文化内涵、背景知识及命名由来。其次是遵循旅游文体的通用规则,简单而易于外国朋友理解,进行适当的解释与说明,并在必要时选择意译(孙瑾,2008:334)。而对于汉化严重的问题,也有学者(焦爱梅,张顺生,2010:81)提出译语应该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能死扣原文,亦步亦趋,而是要在不影响原文思想表达的前提下,对原文作适当的增删等必要的调整,力图达到语言具体生动,语法简单明了,表达简洁传神。而对于音译加上注释而造成的翻译冗余、迷雾障眼的问题,我们则可采用直译加上注释或意译(类比替换)的方法加以解决(刘慧仪,2014:37)。对于翻译中寓意深刻的园林文化负载词,我们则要采用三个策略:概念具有准确性、内涵具备写意性和专有名词具有识别性(李梅,2015:83)。除此之外,对于这些承载园林文化的词语,我们在翻译时应采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以兼顾源语文化和目的语读者的需要(刘慧仪,2014:35)。

本文将参考相关翻译理论,并通过实地走访苏州各大园林,求教有关专家学者,对有关苏州园林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搜集、分类、归纳,并在借鉴文化负载词英译原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翻译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是对与苏州园林有关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调查范围包括园林景点名称(如“小沧浪”、“濯缨水阁”),园林造景手法(如“障景”),有关园林格局的术语(如“一池三岛”),园林中的楹联、匾额、题字(如“玉壶冰”、“蒙茸一架自成林”),具有不同意蕴的园林文化术语(如“五蝠捧寿”)等。

本文的调查研究是通过实地走访苏州市各大园林,搜集并记录英文介绍语中有关苏州园林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并通过阅读有关园林文化介绍的书籍及向有关园林专家学者请教来充实已有资料,经过梳理、加工后进行分类并提出分类依据,并从各个翻译理论(如关联理论)来对园林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翻译策略。

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将采用实地调查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走访苏州市各个园林景区,记录下各个景点名称等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并向讲解组工作人员请教日常讲解中的英文译法。与此同时,阅读大量有关苏州园林介绍的典籍,如《苏州古典园林》(英文版)、《走遍江苏》(英文版)、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在其中搜寻更多园林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并根据其文化意蕴进行归类梳理,并总结其翻译策略。

步骤一:走访苏州各大园林,向导游人员请教,搜寻有关苏州园林的文化负载词。

步骤二:阅读相关书籍,对已搜集到的文化负载词英译进行有益补充。

步骤三:在导师和相关园林专家指导下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出翻译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陈喜荣.从功能语法语境理论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 外国语文, 1998(1):96-100.

2. 焦爱梅,张顺生. 苏州园林旅游资料翻译调查与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0, (6):77-81.

3. 李勇.从目的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异化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s1):52-5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七学期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

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

第八学期 1- 4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4

5-14周

学生撰写、修改论文 [11周:交一稿; 14周:交二稿];

5

15-16周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6

16-17周

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建议成绩。

7

17周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