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Comparison Contrast of Three Novels Their Adpated Movies开题报告

 2021-08-08 02:09:37

全文总字数:194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消费文化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本文选取《返老还童》、《乞力马扎罗的雪》以及《小王子》这三部小说及电影,分析小说与电影的相似和相异之处,探讨文学名著应如何更好地改编成电影。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返老还童》、《乞力马扎罗的雪》以及《小王子》就是其中的三部作品。但是,改编的过程并不只是单纯的复制,而是一个相互渗透、彼此影响的复杂过程。因此,原著与改编过的电影必然存在着相似之处和相异之处。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文学与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改编成电影的现状,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例如彭熙提出电影和文学在交叉与分离中的互动,认为文学与电影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艺术,但彼此间又存在着分合难定的暧昧与紧张关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同时两者又存在着不可调和性,沿着不同的艺术轨道发展。李果也认为两者既非单向性输入而构成统属关系,又不是彼此完全独立而毫无纠葛,而是互惠互利,互动共荣的。而谭宗燕和付伶俐在《浅谈文学名著和电影改编》译文中,浅析了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影的原因以及应该对名著改编电影所持的态度,认为改编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对原著作者的纪念,也有可能是出于巨大的商机和利益。并且认为我们对名著改编电影不应一味持批判态度,认为只要改编的电影只要抓住了原著的精髓就可以,但是同时认为若出于票房利益而完全无视原著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孔丽华则在《浅析电影与文学之渊源关系》一文中指出文学是电影的根基,是优秀电影的创作源泉,同时电影是文学的延续,凭着独特的魅力与先进的技术支持得到不断的发展。

国外对于文学改编电影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国外早期对于文学与电影的研究主要专注于改编的方式及方法。1988年8月出版的由陈犀禾选编的论文集《电影改编理论问题》,汇集了20世纪世界各国电影理论家们有关文学改编电影的论文,从电影文学戏剧、改编原理、改编实例三个方面展示了国外理论家们的研究成果。美国电影理论家杰弗里瓦格纳在《改编的三种方式》中提出了三种改编方式,一是移植式,二是注释式,三是近似式。随后国外学者开始专注于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非纯电影辩为改编辩护》一文中把改编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仅从原著猎取人物和情节,原著的完整性对于改编来说是无足轻重的;第二类是不但表现了原著的人物和情节,甚至进一步体现了原著的气氛或诗意,但原著的完整性仍然是次要的;第三类是把原著几乎原封不动地转现在银幕上(其中包括人物、情节、气氛、诗意、风格、心理、伦理、哲理等因素),它把原著的完整性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从艺术史和电影史的角度论证了这种非纯电影是电影走向成熟和高级的标志。法国的艾菲兹利埃说过,文学和电影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大问题,电影能够为文学带来什么以及文学能够为电影带来什么。美国电影理论家乔治普鲁斯东曾说过,小说与电影两条相交叉的直线,在某一点上重合,然后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该论文打算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以及写作意图三方面分析《返老还童》、《乞力马扎罗的雪》、《小王子》三部小说与电影的相似之处。文章侧重从媒介的不同,视角的变化以及读者反应这三方面,运用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电影蒙太奇理论以及读者反应论分析相异之处。基于上述分析,该论文写作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文学名著应如何更好地改编电影。

计划:

(1)准备阶段 2015年9月1日~12月31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从对比分析三部小说原著与电影版的相似与相异之处入手,交替运用多种文学理论与电影理论,探讨文学名著如何更好地改编成电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