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损伤近红外纳米探针合成及其表征文献综述

 2023-02-15 06:02

药物性肝损伤活性氧纳米探针合成及其表征

在我国,中药、抗结核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等药物的临床使用中一直有着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问题。尤其是中药,我国患者对中药化学成分复杂性和提纯技术的限制性认识不足,往往认为中药毒性比西药小,甚至认为中药没有毒性,再加上对偏方的盲目信任和越多越补的错误观念,导致了在我国中药的不当应用已成为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

药物性肝损伤问题给医生的临床用药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尤其是肝功能虚弱的老年人和有药物肝病史的患者。如果临床用药过程中能及早发现药物诱导的肝损伤,并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降酶药物,阻断病情发展,就能尽可能地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给患者带来的伤害。[1]

另外,在药物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肝毒性问题也已成为药物研发失败及上市药物撤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给新药的开发研究者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由此看来,无论是从临床应用或新药研发的角度来看,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评价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药物性肝损伤和氧化应激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主要与人体代谢功能密切相关,另外还有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蛋白、产生胆汁等作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是指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药物或和其代谢物引起的肝细胞化学损害或者肝脏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2]中药中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成分主要有一些生物碱类、苷类、萜类,另外还有毒蛋白、鞣制和重金属等成分。[3]

肝毒性机制主要有中毒性和患者自身的药物特异性两类。中毒性肝损伤中,诱导氧化应激是药物导致的肝细胞损伤的常见途径之一。人体各个组织器官都有抗氧化机制,其中肝细胞的抗氧化剂水平比其他细胞更高,比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所以正常的肝细胞有着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但有些药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会产生毒性产物,如亲电子基、自由基等,这些毒性产物与肝内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共价结合,改变细胞膜流动及通透性,破坏离子梯度,甚至诱发免疫损伤,使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最终导致肝细胞坏死、凋亡。[4]因此,活性氧可作为实现早期监测药物性肝损伤的标志物。

2.目前肝损伤检验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