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公共精神培育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23 08: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从对经济和效率的追求到公平成为第三大支柱,公共行政在不断充实,不断寻找关于公共行政的信念和价值。公共精神成为一种隐喻,一个定义模糊又全然包含公共行政所追求的伦理道德的术语。在学者不断探索公共精神确切定义的同时,越来越发现它并不仅仅是公务人员所必备的,而是成为了公民社会中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

改革三十多年来,乡村治理面临四个方面的基本转型:一是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以前的乡村治理体制是建立在封闭社会的基础上的,在城镇化、市场化进程中,封闭的社会走向了开放,这对传统乡村治理产生了很大的挑战。二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以前的乡村治理都是在城乡二元体制这一基本结构框架中去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现在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那么乡村治理就要适应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重大转变。三是从传统产权不清晰的农村集体经济向现代产权清晰的新型集体经济的转型。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建立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四是从传统的乡村控制型向现代的乡村治理型转型。长期传统乡村社会习惯于控制人、管理人,不断强化管理而不是强化服务。而现代社会要求多元共存、多元治理、扁平化的治理模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界定公共精神的内涵,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乡村治理的具体问题,提出个体公共精神的培育机理。

二、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

公共精神内涵的界定将在梳理文献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观点(二)案例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首先,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公共精神的内涵;其次从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具体分析三者对乡村个体公共精神的影响,而不止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最后,提出培育机理,以及选择此机理的原因,区别与已有研究提出的具体培育方法。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7.03-2017.04 完成论文大纲设计,通过文献梳理确定本课题第一部分论述

2017.04-2017.05 完成案例调研和分析工作

2017.05- 完成培育机理的论述部分,并确定最终稿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